强国精神进社区 ·科普薪火照童心 —— 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源启“实践队成员走进无锡多地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0 22: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歆越、刘紫轩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爱国报国信念,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脉络源启”两弹一星“薪火逐光小队响应团中央及学校号召,秉持“传承精神薪火,逐光强国之路”理念,于7月25日、27日在无锡市经开区太湖街道立信社区、无锡市天一培优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宣讲铸魂、竞答激趣、绘画传情,助力群众深化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认同,深切体悟强国奋斗的精神力量。

“两弹一星” 精神主题宣讲:传承赤子心,续写强国志

当社区活动室的屏幕亮起历史影像,实践小队成员以“你知道哪些‘两弹一星’元勋?”的互动问答拉开宣讲序幕。成员们以“科学家的赤子之路”为主线,播放郭永怀在飞机失事前用身体护住绝密文件的珍贵影像,讲述王淦昌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隐姓埋名十七载的壮阔抉择,回溯于敏埋名二十八载、勇破氢弹技术难关的峥嵘岁月,解析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传奇人生。

实践团成员们借助手稿复刻件、核研基地老照片等珍贵素材,以“铅笔计算核数据”等生动细节还原科研艰辛历程。在志愿团成员的引导下,现场孩子们争相举手分享课前搜集的科学家故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元勋们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愈发立体丰满。

“核你同行”知识竞答:玩转科学,解锁核能密码

紧随宣讲之后,“核你同行”知识竞答环节引爆全场热情。活动中,他们将核科普要点转化为“两弹一星”主题闯关题,从“‘两弹一星’中‘两弹’的正确定义”“核电站的‘心脏’设备名称”等基础常识,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何叫‘邱小姐’”等趣味冷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题目令现场瞬间沸腾,大家踊跃抢答。在欢笑惊叹中,核科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两弹一星”精神更借这场脑力狂欢,悄悄在每个人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

“我心中的核未来”主题绘画:画笔描绘梦想,色彩抒发敬意

绘画环节,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展示了“两弹一星”的历史画面,如原子弹爆炸升腾的蘑菇云、卫星发射升空的震撼瞬间,以及元勋们辛勤工作的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随后分发了各色彩笔与A4纸,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握紧画笔,在画纸上尽情挥洒想象。

他们有的用鲜艳色彩描绘“强国有我”主题画,巧妙融合宇航员、火箭与国旗元素,尽显青春担当;有的细致勾勒“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场景,地面人群欢呼雀跃、精密仪器一应俱全,生动展现对航天事业的憧憬;还有的以“蘑菇云升起戈壁”为题,运用红黄色块再现核爆瞬间的磅礴气势。

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交流创意,欢声笑语里蕴藏着他们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理解。结束后,大家自豪地上台展示作品,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的稚嫩笔触间,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独特诠释,这份诠释让爱国情与科学梦在画纸上静静生长。

此次“两弹一星”主题系列活动,以“宣讲铸魂、竞答启智、绘画传情”的模式,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浸润社区居民与青少年心灵,更探索出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从追溯元勋故事的专注,到知识竞答的踊跃,再到主题绘画的热忱,“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心中焕发出蓬勃生机,真正实现了精神薪火的代际传递。

未来,脉络源启“两弹一星”薪火逐光小队将持续以青春动能深耕实践,正如钱学森所期许的“希望年轻一代继承我们的传统,为国家民族做更大的贡献”,努力让这份跨越时空的“两弹一星”精神永远炽热、生生不息。

撰文|王歆越、刘紫轩

图片|王絮、蒋峥博、高可妤

审核|刁荟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仲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