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将专业理论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8月8日,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临时团支部组建的6人实践团队,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开展暑期“三下乡”校企培优实践活动。团队围绕“工业能源高效利用与绿色生产”主题,通过实地调研、跟岗实践、技术研讨等形式,在煤化工企业生产一线探索能源实践应用路径。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构建专业实践框架
实践团队由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特邀学院建环制冷系王加强副教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金新化工有限公司设备总监李代富提供企业实践指导,形成“校企双导师”指导模式。
结合金新化工产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团队制定了三大实践模块:一是工业能源系统调研,聚焦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6000Nm³/h空分装置的能耗分析,重点研究2024年授权的“煤锁气压缩机节能系统”专利应用;二是绿色生产实践,参与气化岛四炉并运智能运维,分析污水处理站“零排放”工艺;三是技术创新攻坚,协助企业推进“变换装置脱尘槽处理能力提升”等技改项目。
沉浸式实践调研 深化专业认知
实践期间,团队按照“企业认知——技术攻坚—成果总结”的流程有序开展活动。通过参观“煤—合成氨—尿素—LNG”全产业链流程、学习HSE管理体系,快速熟悉企业生产模式与安全规范;随后分别对空分/热电系统、污水处理/VOCs处理、BGL气化炉运维等工业生产重点板块进行参观学习。
在DCS控制室,队员们跟踪记录装置运行参数,结合课程知识分析壳牌装置前系统运行数据;在生产现场,通过与检测人员合作得到不同区域温湿度、空气质量数据,了解了实际工厂生产中如何评估系统能效;针对污水处理站“零排放”工艺,团队学习研究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热回收效率及尾气VOCs处理效果,为绿色生产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校企协同育人体 现实践价值
此次实践是中南大学“校企培优实践计划”的生动实践,既让学生在真实工业场景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为企业绿色生产与技术优化提供了青春智慧。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对实践成果给予肯定,认为团队提出的能效优化建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金新化工有限公司设备总监李代富表示:“这些同学们带来的新思路、新视角,为我们的技术优化提供了有益补充,他们提出的能效改进建议具有切实的应用潜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期待未来能与中南大学开展更深度的合作。”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临时团支部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金新化工有限公司校企培优实践团将始终秉持 “工业能源高效利用与绿色生产” 的初心使命,持续拓展工业能源系统调研与绿色生产实践的维度与深度,通过跟岗实践、技术研讨、实验采样等多样化形式与专业丰富的内容持续推进实践活动,为企业技术优化与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注入持续动力。(撰文:李峥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