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管理智慧 赋能青年创业实践 —— 北科大社会实践小组对话李凯城大校解读 “跟党学创业”

发布时间:2025-08-10 21: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红色基因与创业实践的内在联结,北京科技大学 “跟党学创业” 淬火圳程社会实践小组近日专访了中国特色领导力科学研究领域专家、李凯城大校。围绕 “安钢宪法” 的丰富内涵、党的管理思想对当代创业的启示等核心议题,李凯城大校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洞察,为青年创业者解码 “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创业智慧” 的时代路径。

解码 “安钢宪法”:不止于 “两参一改三结合” 的红色管理体系

采访中,李凯城大校首先澄清了对 “安钢宪法” 的认知误区。他强调,这一诞生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时期的管理纲领,绝非仅以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干部、工人、技术员三结合”(即 “两参一改三结合”)为核心,其完整内涵应包含五重维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充分依靠群众、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背后是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业管理中的生动实践。” 李凯城指出,“党委领导” 旨在破解 “一长制” 的局限,确保企业发展锚定国家战略;“政治挂帅” 并非脱离经济谈政治,而是强调企业要兼顾经济、政治、社会价值,避免陷入 “利润唯一” 的误区;“充分依靠群众” 则与 “精英治企” 形成鲜明对比,通过 “发动群众、一切经过实验” 的路径,激活基层创造力 —— 当年安钢通过群众运动收集几十万条合理化建议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对标与超越:红色管理思想的独特价值

谈及 “安钢宪法” 与西方管理模式及苏联 “马钢宪法” 的本质区别,李凯城认为,核心在于 “以人民为中心” 的逻辑起点。西方管理强调 “精英主导”“利润挂帅”,苏联 “马钢宪法” 侧重专家权威与一长制,而 “安钢宪法” 的底色是党的红色领导力 ——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军队管理中脱胎,将 “群众路线”“团结协作”“创新突破” 等基因植入企业管理。

“比如‘两参一改三结合’,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壁垒,让管理更接地气;‘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则将群众智慧导向生产力提升,这与当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李凯城强调,即便在人工智能与心智生产力崛起的今天,这套逻辑依然适用:“高科技企业更需要尊重知识分子、激活创新活力,而不是依赖少数‘大脑’。华为等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传承‘发动群众’的智慧,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青年启示:从红色管理中汲取创业密码

针对青年创业群体,李凯城结合 “安钢宪法” 的当代价值提出三点建议:其一,锚定 “国之大者”,将创业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如 “双碳”“乡村振兴” 等领域,在服务社会中寻找发展机遇;其二,践行群众路线,创业团队需打破层级壁垒,鼓励成员参与决策、贡献创意,形成 “上下同欲” 的凝聚力;其三,坚持动态革新,像 “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 那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变化。

“党的创业史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路径,唯有扎根群众、拥抱变革、坚守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李凯城寄语北科大学子,“青年创业者要做红色管理思想的传承者,让‘跟党学创业’不仅是口号,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此次专访为社会实践小组提供了深刻启示:党的管理智慧与创业精神一脉相承,从 “安钢宪法” 到新时代的创新实践,红色基因始终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史为鉴、以党为师,在创业征程中书写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2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