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使者实践队圆满完成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标志着其在大夫田村为期三年的 “‘数你好看’——信息技术助力从化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行动圆满收官。三载扎根广州市从化区大夫田村,队员们以 “科技赋能、文化润乡、安全护航”为主线,用青春脚步丈量热土,谱写了从“星火初燃”到“深耕成炬”的实践华章。
2019-2022:从支教启航到数字乡村探索
自2019年首次踏入大夫田村,实践队便以暑期支教播撒知识的火种。2022年,服务方向迎来重要拓展,从单一的知识帮扶迈向多元的科技赋能,开启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新篇章,奠定了团队与大夫田村共成长的基础。
2023:科技破壁,数字鸿沟初弥合
2023年,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省级重点团队立项,实践队首次深度聚焦大夫田村的“数字鸿沟”问题。队员们带着设备开设临时课堂:无人机翱翔、数字交互课启迪,点燃孩子们对智能世界的向往;VR全景技术则让村民和孩子“沉浸式”俯瞰家园,重新认识古村落的布局与山水脉络。同步开展的“智慧助老”行动,手把手解决老人操作难题,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架起数字桥梁。定格于VR全景中的大夫田,成为连接城乡、传递希望的新窗口,为后续实践埋下充满想象的种子。
2024:多元扎根,文化安全产业齐并进
2024年,实践队以校级立项深化服务,构建“文化+产业+安全”多元服务体系:
安全护航升级:安装智能水位监测装置,以趣味形式向孩子传授应急安全知识。
文化浸润童心:“七彩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广绣、开设书法课,让传统文化魅力滋养乡村少年。
产业帮扶助力:积极为当地火龙果拓宽销路。乡村汇演上,队员与村民同台共乐,青春活力与乡土风情完美交融。
2025:沉淀进阶,长效赋能谋未来
2025年,实践队聚焦长效赋能,探索进阶路径:
生态调研深入:投身大夫田村生态调研,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
科技守护升级:对AI防溺水系统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水域安全防线更智能:对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升级智能监测算法——依托河岸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精准识别戏水行为与水位异常,一旦发现危险,自动触发声光警报并联动村委应急群。
反诈防护更精细:针对农村高发诈骗类型(如“冒充公检法”、“养老诈骗”),实践队采用“调研+宣传”双模式:发放200余份问卷,深度访谈村民村干部,梳理出“信息闭塞、易信熟人”等风险点;据此定制“方言反诈剧本”,让村民在角色扮演中识破骗局。队员们逐户走访,为老人手机设置“诈骗电话拦截”、安装反诈预警App,通过“手把手教、反复演练”,织密乡村“反诈防护网”。
知识课堂拓视野: “七彩课堂”开设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主题讲座,系统讲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的定义及在运量、成本、速度、灵活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缺点,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学习,帮助同学们构建全面的社会运输体系认知,激发其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经验传承制度化:队员们系统梳理涵盖科技支教、安全建设、产业帮扶等全流程的实践经验,标注“可复制推广”要点。通过学校“百千万工程”宣讲会、乡村实践交流论坛,积极向更多高校团队、乡村干部分享“青春解法”。从最初带着设备“尝鲜式”服务,到如今沉淀体系、培育本土力量,围坐研讨的身影正是“追新求变”迈向“沉淀深耕”的生动注脚。信息使者实践队队员制作的VR全景图助力大夫田村数字建设 刘星供图
信息使者实践队队员在“七彩课堂”上进行铁路知识普及 刘星供图
结语
广州铁职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使者实践队用三年时光,完成了从“青春试水”到“专业助农”的华丽蜕变。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乡土为本、实践为要”的理念,将“三下乡”的宝贵经验淬炼成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青年方案”,引领更多青春力量奔赴田野,续写“不负韶华、不负乡土”的时代新篇!
供稿:刘星,钟圣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建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