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星志愿服务队在青龙泉学校开展“指尖生花”衍纸非遗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10 07: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钰佳   阅读 9.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王钰佳)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的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撷星志愿服务队在此开展的“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衍纸美育课程温情上演。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衍纸作品,在指尖流转的彩纸中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为乡村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一抹厚重而绚丽的色彩。

▲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衍纸的使用方法

据悉,为缓解暑期乡村家庭“看护难”问题,同时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撷星志愿服务队联合青龙泉学校启动“七彩假期”爱心托管项目。托管班不仅提供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等服务,更特别设置美育课程板块,其中非遗文化体验课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内容之一。此次推出的衍纸课程,正是服务队助力非遗传承、培育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们做衍纸图案

志愿者们提前备好彩色衍纸条、胶水、模板等材料,从衍纸的起源讲起,向孩子们介绍这项源自民间的手工艺如何历经岁月沉淀,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大家看,这些细细的纸条,通过卷、折、粘,就能变成花朵、蝴蝶,甚至是一幅完整的画。”志愿者一边演示基础技法,一边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衍纸拼贴

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指尖绽放:有的将衍纸卷成层层叠叠的花瓣,拼出一朵向日葵;有的用不同颜色的纸条勾勒出蝴蝶的翅膀,灵动逼真;还有的合作完成了一幅“七彩乡村”主题作品,用衍纸再现家乡的房屋与田野。课堂上,孩子们专注地摆弄着彩纸,不时向志愿者请教技巧,教室里满是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与成功创作后的欢呼。当一件件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衍纸作品完成时,孩子们争相展示,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图为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

“原来一张小纸条能变出这么多花样,非遗太神奇了!”五年级学生小林举着自己制作的衍纸蝴蝶兴奋地说。志愿者表示,衍纸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近距离触摸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技艺中蕴含的智慧与匠心,从而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衍纸作品展

服务队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乡村孩子们在假期中既有所学、有所乐,更能深入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的力量伴随他们成长。此次非遗衍纸课程的开展,不仅为青龙泉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假期体验,更以志愿服务为桥,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校园落地生根,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钰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