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7 月 8 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企行·探索未来”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大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通过深度校企座谈、参观科普教育展厅、实地考察地面沉降监测站,探查地质工程的专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此次活动紧密围绕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的时代主题,以传承和弘扬地质人 “脚踏实地、探真求实” 的劳动精神为核心目标。
会议室内,校企双方举行了座谈会。地质大队严副书记重点介绍了江苏省第一地质大队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工作内容。他指出,地质工程通过主动规避或化解地质风险,保障工程建设与人类活动的安全。听罢,实践团成员对专业前景与责任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地学院赵副院长则介绍了河海大学及地学院概况,并重点阐述了学院在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规划。他指出,江苏省地质一队与学院专业高度契合,期待未来在实习就业、赛事实践、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图为校企双方座谈会会后,实践团在地质大队郭工程师的引导下,参观了大队的科普教育展厅,通过实物标本、动态模型、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示等展陈形式,系统了解了地球生命演化历程、地质作用基本原理及矿产资源形成规律。郭工程师还结合国家重点工程案例如三峡工程等,展现了地质工程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知。
图为实践团参观科普教育展厅
岩土实验室里,千百件岩样土样整齐排列。工作人员一边操纵软质岩压力试验机分析样本的力学性质,一边向实践团介绍相关工作原理。他强调:“岩土实验一天要进行上百次,固然枯燥乏味,却意义非凡。岩土的强度、变形特征等指标参数,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 是评估山体稳定性、隧道围岩可靠性的基石,是预防滑坡、崩塌灾害的预警密码,对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实践团成员纷纷被这种”匠心“精神所打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对精度的极致追求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实践团成员心中。
图为实践团参观岩土实验室实践行程的下一站,实践团前往位于六合区的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站(六合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进行深度学习。结合科普模型,工程师形象地阐明了地面沉降监测的基本原理。他表示,该监测点采用 “基岩标 + 分层标” 联合监测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监测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分钟级采集与传输,经大数据分析平台处理后,能精准反演地面沉降的速率、范围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实践团成员打破对地质专业 “野外作业、设备简陋” 的传统印象,深刻感受到现代地质早已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专业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图为实践团考察地面沉降监测站
实践结束,实践团成员对地质工程的专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实践团成员表示,地质工作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耐心处理实验数据;更要敢于创新,将地质工程与新兴高端技术融合,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地质工作的沃土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朱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