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黄博浩)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2025年7月29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园艺与食品学院“揖花红旅兴农突击队”赴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活动。突击队由园艺与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吴刚和教师胡柯鑫带队,6名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参与。
一、红色记忆: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突击队首先考察了中共揖花村支部旧址。该村是雷州地区最早的抗日革命老区之一,1943年就有共产党人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现存的天后庙曾是中共揖花村支部、地下游击队“同心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走访,团队详细了解该村的革命历史脉络。据村中老党员介绍,当年革命同志常以天后庙为掩护,在此召开秘密会议,传递情报。团队认真记录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并采集了相关影像资料,为后续红色文化宣传做好准备。
二、田间课堂:把论文写在土地上
吴刚院长带领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重点考察了当地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调研过程中,吴刚院长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特性进行了专业分析,详细讲解了作物长势与土壤条件的关系,并就常见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现场指导。通过与当地种植大户的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目前水稻、蔬菜的生产现状,以及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生态密码:探访无动力污水处理站
突击队参观了村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该设施采用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同时,设施旁的人工湿地种植的美人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益。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掌握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创新模式和实际成效,拓宽了生态治理领域的视野,丰富了相关专业知识储备。
四、非遗探秘:蒲草编织的时尚变身
突击队探访了当地蒲织技艺传承人。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传统蒲草制品经过编织、打蜡、染色等工序后,可加工成收纳盒、蒲灯等特色产品。在加工场,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蒲织产品的加工流程。蒲织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田间蒲草原料到各类文化产品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其在传承过程中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技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实践案例。
此次行动,突击队队员们在红色旧址里悟初心,在田间地头学本领,在乡村新貌中见担当。下一步,突击队将牢记“百千万工程”的要求,继续投身实践,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贡献力量。
撰文 | 黄文煜
图片 | 黄博浩
一审 | 胡柯鑫
二审 | 徐小明
三审 | 吴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博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