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唐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2人赴石家庄市行唐县,以“青春聚力助振兴,劳模精神励前行”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循着全国劳模的足迹深入基层,在红枣产业的沃土中感悟实干担当,在电商助农的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劳模精神成为青春成长最生动的“教科书”。
此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们追随全国劳动模范、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彦鸽脚步,走进了行唐红枣产业的深处。在鳌鱼村,队员们从村书记杨文海书记的介绍中了解到了当地红枣种植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乡村治理中推动红枣产业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桑叶沟村和西玉女村等红枣主产村,与枣农面对面,深入调研太行婆枣产业包括种植规模、产量效益、销售渠道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乡村振兴带头人在带动枣农增收、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拓宽产品销路等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卢彦鸽扎根行唐红枣产业13年,带领农户闯市场、兴产业,将小红枣做成富民大产业,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与付出。
团队与卢彦鸽围绕“聚焦劳模学实干,青春担当助振兴”主题开展深度交流。卢彦鸽以《劳模筑梦 频偏破局》为题做辅导报告,从“痛点破题、科技筑梦、品牌突围、劳模使命”四方面讲述了个人奋斗历程,分享了从深耕田间到推动产业升级的历程,包括攻克品种改良难题、搭建电商平台、带动农户抱团发展等创业故事,他鼓励队员们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朴实话语中蕴含的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户的牵挂、对产业的执着,让队员们读懂了劳模精神中“实干”的分量——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敢闯敢做,用创新思维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的脚步延伸到红枣产业的各个角落。在枣木工艺品展馆,他们与非遗“行唐枣木加工技艺”传承人何城交流,了解到他坚守技艺,将废弃枣木打造成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工艺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诠释“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其“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与劳模精神相通。电商助农直播中,队员们分工协作,讲解产品、操作设备、互动拍摄,讲述红枣背后的产业故事,切身感受“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此外,团队还探访了千年古树“婆枣王”感受历久弥新的枣文化,并前往许由故里与女英祠了解相关历史故事。
实践虽已结束,但劳模精神的种子已在队员们心中扎根。“以前觉得劳模遥不可及,现在才明白,他们就在田间地头,用日复一日的实干书写奉献。”队员们表示,此次行唐之行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劳模精神的内核:扎根基层的坚守、推动发展的创新、心系群众的奉献。未来,他们将以劳模为榜样,把所学所悟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未来,他们将以劳模为榜样,把所学所悟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持续助力“太行婆枣”产业,用现代技术为产业赋能,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通讯员 孙怡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怡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