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 (通讯员:梁智幸 陈建慎 田碧影 陈默然 钟咏澄)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号召,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10日至1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银铃”志愿服务队深入粤北革命老区韶关市新丰县,将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红色精神传承紧密结合,为当地注入青春动能。
红心映岐黄:对话榜样 追寻足迹
服务队通过专访党龄五十载的老党员廖菊花,聆听其“三十年如一日奉献社区”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人民至上、服务基层”的赤诚初心。实地探访新丰革命历史博物馆、李任予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借助珍贵史料系统学习革命先辈(如李任予恢复北平党组织、英勇就义)的坚定信仰与牺牲精神。这场沉浸式的精神洗礼,筑牢了学子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强化了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政治自觉。
图为革命历史讲解员阐述李任予英雄事迹
银铃护健康:岐黄扎根 惠泽民生
聚焦基层健康需求,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优势,开展系列精准健康服务:
卒中防治关口前移: 在丰城街道西城社区,创新实施“卒中120”识别情景模拟演练与专题知识讲座,系统普及危险因素、急救黄金时间窗及预防策略,并配发特色宣教手册,显著提升居民卒中风险警觉性与自救互救能力,使“时间就是大脑”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老年群体专注参与卒中防治专题知识讲座
中医适宜技术下沉: 于丰城街道多个社区设立体验区,现场提供推拿技术缓解颈肩腰腿痛、艾灸疗法温通经络调理寒证、耳穴压豆改善睡眠障碍等专业服务,辅以家庭血压监测规范化指导。居民直观体验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及其显著的即时效应(如温通经络、缓解肌骨疼痛)。
图为队员专业演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
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 面向不同年龄层群体,推广“站式八段锦”调和脏腑功能,带领“经络五窝拍拍操”、“艾锤经络拍打操”疏通气血运行;举办“四季养生”、“情志调摄”专题讲座传授实用养生知识;创新开展“药用植物认知实践(粘土制作)”、“中草药视觉艺术创作(贴画)”、“健康小卫士科普手抄报”等互动活动,以寓教于乐形式深化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播撒传承种子。
图为社区群众集体习练“艾锤经络拍打操”
青春助振兴:调研赋能 长效扎根
瞄准乡村振兴核心需求,服务队实施针对性赋能行动:
精准需求调研与方案供给: 在龙文村、南区社区、李任予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关键点位,通过结构化问卷与深度访谈,系统摸排居民(尤其老年群体)对卒中认知水平、健康服务需求及县域中医药资源短板,为构建县域慢性病预防管理体系采集关键基线数据,贡献基于实证的“青年智慧方案”。
图为带队老师在李任予广场进行调研
中医药文化浸润与行为转化: 设计“体感-认知-实践”融合模式,引导居民亲手制作中药泡脚包、艾草养生锤及中草药贴画,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化对中医药的理解与文化认同,有效促进健康知识向健康行为的转化,激活基层中医药文化生命力。
图为居民创作的中草药主题贴画作品展示
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末梢: 将前沿中医护理技术、科学健康科普资源直接输送至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广场等基层阵地,显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专业性,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筑牢坚实的健康基石。
笃行再出发
为期七天的实践,“健康银铃”志愿服务队以精湛岐黄之术守护银龄安康,以炽热红医之心赓续革命薪火,以创新青春之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有力印证:健康中国建设亟需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健康根基支撑。青年学子誓言将持续深耕基层,矢志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中医药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健康中国战略的忠实践行者、乡村振兴伟业的坚实助力者,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建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