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叩问初心:武院学子遵义会议陈列馆里的历史震撼

发布时间:2025-07-31 23: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青灰色砖墙静默矗立,1935年的风雷激荡凝结于展柜一灯一物。

会址前的青春致敬

晨光中的遵义会议会址庄严肃穆,武汉学院“三下乡”团队在青石阶前定格下追寻的身影。木门紧闭,但门楣上“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鎏金大字,已昭示着门内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转折。

领袖论断:穿越时空的历史定位

陈列馆入口处,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铭刻于墙:“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最后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2021年的评价与馆内1935年的文物形成时空对话。当学子们驻足凝望,真理的力量穿透岁月——修正错误的勇气,正是共产党人最鲜亮的底色。

铁血围剿:生死存亡的暗夜时刻  

展板上泛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四次反“围剿”形势图》,勾勒出触目惊心的生存夹缝。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手迹真迹旁,是其督师剿共的黑白照片:三十万大军压境,红军根据地被压缩至弹丸之地。铁桶般的封锁线、悬殊的兵力对比,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伟大转折”前的至暗时刻。

赤水奇兵: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

一张《四渡赤水前敌我态势要图》揭开绝地反击的序幕。蓝箭头(敌军)如铁钳合围,红箭头(红军)在川黔边境曲折穿梭。“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赖同学感叹道。学子们俯身细看:三万红军在四十万敌军缝隙中游刃有余,堪称世界军事奇迹。

精神灯塔:四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离开展馆前,鲜红的遵义会议精神墙成为最佳注脚: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四组鎏金大字在射灯下熠熠生辉,恰如当年马灯照亮会议桌的模样。团队在墙前久久驻足,那些地图上的箭头、领袖的论断,此刻熔铸成信仰的图腾。

当Z世代青年站在四渡赤水地图前,手机导航软件显示的“茅台镇→赤水河”仅3.5公里。历史从未如此具象——正是这条河,见证过红军绝处逢生的智慧,也滋养着“12987”酱香的匠心。两种基因在此交汇:一种救亡图存,一种历久弥香;一种力挽狂澜于既倒,一种沉淀岁月于陶坛。当年轻的手掌贴上会址青砖,红色传承与非遗新生,已在血脉中同频共振。 

撰文:周心怡

摄影:刘心怡、赖欣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