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唐雨楠 陈娜 戴睿)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湘畔守望”暑期社会调研团前往长沙市烈士公园开展爱国教育主题调研活动。在实地探访与深度调研中,触摸红色历史脉络,探寻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教育价值与传播路径。
实地参观:触摸红色印记,丈量文脉厚度
调研团成员首先走进长沙市烈士公园,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开始参观学习。园内的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成员们认真聆听历史讲解,驻足凝视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图为观察组成员在烈士公园内参观
同时,观察组的队员们化身“记录者”,重点关注游客在红色景点的行为特征:记录不同群体在纪念碑前的停留时长,观察游客与展品的互动方式——是认真阅读文字介绍,还是通过扫码收听语音讲解,亦或是参与情景体验项目。这些细致的观察,为后续分析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提供了生动的现场依据。
问卷调查:聚焦多元需求,收集教育改进建议
为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需求,问卷组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公园内面向各年龄段游客展开调研。问卷内容涵盖游客对烈士公园红色景点的熟悉程度、参观后的体验评价,以及对红色教育形式创新的具体建议等。
从老人到孩童,从本地居民到外地游客,成员们耐心引导多年龄段、多来源的受访者填写问卷,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大学生袁同学在填写问卷时说:“相比课本上的文字,实地参观更有冲击力,但如果能结合VR等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体验感会更好。”这样的反馈,为调研团思考红色教育的精准化、分众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问卷组成员与大学生袁同学就问卷内容展开讨论
询问访谈:倾听心声故事,挖掘文化传承奥秘
访谈组则聚焦不同职业背景的游客,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层动力与现实需求。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母亲说:“希望能有更多适合小朋友的互动项目,让孩子在玩中学,更容易理解红色故事。”退休教师李大爷回忆起年轻时的革命教育经历,感慨道:“红色故事不能只放在博物馆里,要常讲常新,才能让年轻人记得住、受感动。”
▲图为访谈组成员在休息室与游客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成员们发现了一个温暖的现象:许多老一辈参观者会主动拉住年轻游客,讲述纪念碑背后的英雄事迹,用亲身经历诠释红色精神。这种自发的文化传播行为,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每一个人的主动参与。
▲图为团队在烈士公园合影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湘畔守望”团队通过多维度的实践,不仅验证了红色教育基地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更收集到了关于展示方式创新、分众化教育等方面的宝贵建议。调研数据显示,尽管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较高,但如何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仍是亟待探索的课题。未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爱国教育的创新贡献青春智慧,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更持久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雨楠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