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王木子 孟令超 程依郎)夏日的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一群孩子正围坐在党委活动室里,聚精会神地听着小猴老师讲解"我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却困扰无数青少年的问题。这是夏令营实践活动性教育课堂的一个普通场景,为村镇性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希望。
(上课回答问题)
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镇地区,性教育长期处于"三不"状态——学校不教、家长不说、孩子不懂。这种沉默带来的后果触目惊心: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案例中,25岁以下女性占比近半,其中不少是缺乏基本性知识的农村青少年;”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夏令营当地随处可见“防艾”的标语标识,更是证明了该地卫检委对性病传染病毒的管制和防控。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大山天使计划团队为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设计了一堂"适龄化"的性教育课程。没有高大上的演示工具设备,他们用粘土讲解受孕过程;缺乏专业教具,他们用气球演示安全套使用方法。小猴老师说:"我们要打破谈性色变的桎梏,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
(上课现场)
小猴老师利用《大耳朵图图》动画片,让孩子们先熟悉课堂,在性教育课堂中,感觉尴尬和不自在是常有的反应。借用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刻板印象,在孩子们举手回答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随便定义”的主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于男女性别生理上的差异,在工作生活成长中的差异也得到了了解。一些孩子由最开始的捂眼睛不看屏幕,捂嘴和旁边人小声说话变为积极参与课堂问题回答,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性别认知这种话题不再是“开玩笑”般的哑语打趣。这样的认知转变,正是夏令营希望达到的效果。
团队在最开始进行课程设计时也存在顾虑。“这种事情在孩子们面前明说真的好吗?”“怎么样能既简单又清楚的进行认知教育?”这些问题困扰了团队很久。但在准备时了解的真实案例展示了性无知造成的悲剧,我们不希望长辈那一代人的沉默,差点害了孩子。
(户外活动)
从沉默到开放,从羞耻到科学,乡村性教育的破冰之旅虽刚刚起步,却已播下希望的种子。正如夏令营小狼队长所说:"我们不仅要教孩子数理化,更要教会他们认识自己、保护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当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能够坦然面对成长中的变化,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愿意打破沉默,中国乡村的性教育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依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