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水映革命史,西农人寻红色迹 ——人文学院赴济南追溯红色记忆实践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31 15: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兆璞 刘金铭 刘欣雨 王政齐 孙山玉 刘晨菲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段兆璞 刘金铭 刘欣雨)济南是一座饱含红色文化的英雄城市,是全国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的第一个敌人10万重兵守备、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中共一大代表中就有来自济南早期党组织的王尽美、邓恩铭,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作为经典战役永载史册。泉城济南的山水之间,流淌的是一部用热血书写的革命史诗。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即将到来的伟大历史交汇点前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济南追溯红色记忆实践队怀着深切崇敬之情奔赴济南,踏上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队员们在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重温先驱启航,在济南战役纪念馆聆听解放回响,于解放阁缅怀英烈功勋,并通过广泛市民访谈与街头宣讲,让这段滚烫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澎湃力量。

星火初燃地,精神之源点

7月29日,实践队首先步入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在李大钊同志曾授课、王尽美、邓恩铭等早期中共党人秘密活动的珍贵史料空间里,时光随之被拉回到一个觉醒的年代。在参观学习中,队员们专注记录,不时有感而发低声交流,从革命元勋的“开天辟地”壮举中汲取初心动力。“那些在粗劣纸张上模糊的线条,那份舍身忘我,将信仰扎根齐鲁的赤诚,让纸上冷硬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与心跳。”,这是生在山东长在山东的队长刘金铭同学,在驻足观看了纪念馆里泛黄的手绘革命联络路线图后写在调研记录里的话。这份历史回响赋予青年学子更深刻的使命承重,实践队员在济南的红色记忆拉开了帷幕。

血火淬炼中,信仰照征途

位于英雄山下的济南战役纪念馆,全景展现我军“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英勇气概。站在馆内一幅描绘战役惨烈的全景巨幅油画前,团队中的济南当地人王政齐同学深深震撼,油画上战士们在硝烟和残垣中奋不顾身向前冲锋的壮烈景象映照着他眼中闪动的光芒:“先烈们用血肉攻破坚固城墙的画面,让我真正明白了‘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背后是何等厚重的牺牲”,他感慨道。当讲解员还原出“济南第一团”冒死登城的血火场景时,整个实践队陷入庄重静默。而在馆外阳光照耀的英雄烈士墙前,队员们带动着到此参观的一众市民一起,一字一句研读镌刻的名字与事迹,传递着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延展着队员们的红色足迹。

泉城水载浩然气,解放阁筑红色魂

矗立于古城墙之上的解放阁,是山东省及济南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山东省的“国防教育基地”,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解放阁所在地,是旧城墙被炮火撕裂处;在阁顶眺望济南的繁华盛景,回想先烈们血染泉城水。看着老城墙上依旧醒目的弹孔遗迹,实践队成员们联想起西农三号楼墙体上的弹孔炮痕,于是在回忆起校史校情的同时,串联起从抗战胜利再到解放全国,从革命历史到新时代的红色线索,队员们探寻的这条红色轨迹有了更厚重的历史纵深。

在解放阁下街头宣讲环节,队员们在人流聚集处发放红色文化手册,讲述着泉城内外流淌的英雄故事;访谈小组主动迎向散步的老人、带着孩子的父母、结伴而行的青年朋友,耐心倾听他们心中的红色印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解放阁浮雕前追忆父辈支前往事时,轻颤的指尖与喟叹让队员们然深感触动,迅速用镜头与文字记录这真实可感的红色传承。

结语

一城泉水,半城英雄。从“四面荷花三面柳”的诗意,到“百万旌旗染碧空”的壮烈,发生在济南这座英雄之城的历史壮举历历在目,济南以水之灵韵涵养浩然之气,以阁之巍峨铭刻红色之魂。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与新中国76华诞将到来的时刻,人文学子通过追溯济南红色源头、叩访血火战场、感悟解放史诗,在革命精神图谱中寻回了滋养前行的不竭动力。西农青年将沿着先烈足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以青春脚步丈量信仰的广度与深度。

撰文 | 段兆璞 刘金铭 刘欣雨

图片 | 王政齐 孙山玉 刘晨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昊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