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于7月21日在建始县景阳镇开展了一场以“探索硒的奥秘,守护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志愿服务队李官乾老师通过生动讲解、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们普及硒元素知识,助力学生科学认识、利用硒资源,守护健康生活。
恩施享有“世界硒都”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硒资源优势——世界唯一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天然富硒生物圈及超聚硒植物,硒储量达64万吨,全州含硒土壤占比高,均值为全国的2.6倍。此次科普活动便从这片土地与硒的特殊联结展开。
活动中,李官乾老师首先讲解了硒的基础知识。他介绍道,硒被称为“月亮元素”,1817年由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1818年以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Selene”命名。硒在常温常压下多为固态,呈红或灰色,可作红色颜料,且其导电性与光照强度相关,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
在“硒与食物”环节,李老师详细列举了各类含硒食物的硒含量。动物性含硒食物中,猪肾达111.77-156.77μg/100g,鱼子酱203μg/100g;植物性含硒食物里,干牛肝菌含硒758.8μg/100g,魔芋精粉(加工品)达350.15μg/100g。李老师还组织了“高硒还是低硒”分类挑战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分组分类食物卡片,加深对不同食物含硒量的认识。
“硒与生活”板块则聚焦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科学补硒方法。李老师说道,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解毒排毒、调节甲状腺及保护眼睛等重要作用。我国存在明显的硒分布差异,黑龙江、吉林等多地为严重缺硒地区,缺硒可能引发克山病、大骨节病等。他们强调,补硒应优先食补,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最高不超过400微克,缺硒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长期过量可能导致中毒。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李官乾老师,他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把硒知识带给了恩施的孩子们,自己也对‘世界硒都’的资源优势有了更深理解。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科学认识硒、利用硒,这也是‘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既传递知识,也传递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与助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