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溪茶学院联合组建的“三下乡”思政支教实践队,奔赴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一小学,开展为期七天的特色支教活动。实践队以“思政润心·茶香育魂”为主题,通过创新课程设计、非遗文化传承和实地研学,为四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也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了生动实践路径。
队员拍摄开营仪式现场
经典诵读润心田廉洁教育树正气
实践队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趣味课堂。《中国传统文化课》通过经典诵读与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廉洁教育》课堂以《爱莲说》为载体,孩子们在"出淤泥而不染"的经典中感悟廉洁真谛,深刻理解“清廉高洁”的精神内涵。实践队员创新开展"廉洁手抄报"创作活动,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清廉世界,一幅幅以莲花、翠竹为主题的作品跃然纸上,稚嫩的笔触传递着纯真的廉洁认知。
队员教学“廉洁”主题的手抄报作品展示
漆彩染艺传匠心 茶香藤韵育新人
在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上,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漆扇制作环节,孩子们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将扇子浸入彩漆,素白的扇面渐渐浮现出绚丽图案;扎染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扎染基础知识,随后使靛蓝染料在棉布上自然晕染,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纹样;茶学知识小课堂中实践队队员介绍了茶基础、中式茶艺和安溪“茶都”特色,随后带领同学们制茶包、体验宋式点茶;藤铁工艺体验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编织技法,坚硬的藤条在孩子们手中编织成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工艺品。
队员教学扎染文化的课堂
科学实验探真理双语课堂传文化
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践队以跨学科融合点亮学习热情。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使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变成触手可及的有趣现象,深入探索了科学的奥秘;《传统文化双语课堂》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揭秘安溪茶文化,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铁观音”的英文表达,更增强了文化自信。此外,啦啦操、健康运动等课程充分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目标。
队员教授科学小实验的课堂
茶园车间观匠心 行走课堂悟真知
实践队带领学生走进安溪铁观音集团,开展沉浸式研学。从茶园到车间,孩子们亲眼见证“一片茶叶的旅程”,感悟茶农“匠心制茶”的坚守。许多学生第一次意识到,家乡的铁观音不仅是一杯茶,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实地探访,抽象的"工匠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家乡特色产业的文化认同,也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这种"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队员带学生参观安溪铁观音集团
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用精彩纷呈的表演为支教活动画上圆满句点。活力四射的啦啦操表演展现了蓬勃朝气,声情并茂的《爱莲说》朗诵传递着廉洁正气,饱含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抒发着家国情怀。现场特别设置了作品展示区,陈列着孩子们精心创作的廉洁手抄报、非遗扎染作品、创意绘画等,每一件作品都记录着他们七天来的成长与收获。
队员教学结营仪式现场
本次支教行动架起了高校与基础教育沟通的桥梁。大学生们用专业知识浇灌童心,以青春热情点燃梦想,在服务基层教育中实现了成长。
队员拍摄全体师生合影
这场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教育对话,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展现了青春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撰文 | 崔宸瑞、童正佳、杨煌玲、陈鸿杰
图片 | 崔宸瑞、童正佳、杨煌玲、陈鸿杰
一审 | 郭贤娜
二审 | 黄国栋
三审 | 张云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童正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