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星火实践团:“艺术 + 非遗” 赋能,让乡土文脉在墙绘中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29 20: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婷婷 陈相如 李永妍 王瑞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 7 月 29日讯(通讯员郑婷婷 陈相如 李永妍)为探索 “艺术 + 非遗” 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星火实践团于7月14日至7月27日赴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后田村,以当地非遗文化为内核开展主题墙绘活动,将遂溪醒狮、传统纹样等非遗元素融入乡土场景,为 “百千万工程” 典型村注入文化新动能。

艺术 + 非遗:让墙绘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载体”

作为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典型村,杨柑镇正以典型村创建为引擎推进乡村振兴。星火实践团征集艺术绘画特长队员组建墙绘组,聚焦镇政府实际需求,探索 “文化 IP+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以艺术为桥梁,链接村落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需求,助力美丽村镇建设。

图为队员们涂刷底漆(郭恺博摄)

墙绘组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乡村特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如何让墙绘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贴近乡村生活。在调研中发现,杨柑镇吉祥物“阿柑狮” 源自遂溪省级非遗“醒狮”,其造型融合了当地民俗中对“吉祥守护”的想象;而乡村建筑常见的传统花纹,更是承载着农耕文明中“丰收吉祥”“邻里和睦”的寓意。基于此,墙绘组以“非遗活化”为核心展开创作。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既体现乡村风貌又富有现代感的设计稿。

从墙面清洁、涂刷底漆的基础准备,到结合非遗元素精准勾勒线稿,再到用色彩还原非遗纹样的层次感,队员们顶着烈日协作攻坚。经过数日的努力,一幅幅兼具艺术价值与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墙面上绽放。

图为墙绘作品《咱杨柑人》与队员们合照(郭恺博摄)

《咱杨柑人》以连绵的绿色山丘为背景,两个青年分别怀抱当地特产火龙果、手持农具,周围点缀着盛开的花朵,生动再现了杨柑镇的田园风光与农耕文化。

图为墙绘作品《狮兄带路·柑快打卡》与队员们合照(郭恺博摄)

《狮兄带路·柑快打卡》画面核心的 “杨柑” 二字以亮红色勾边,内部填充的卷草纹、祥云纹源自当地古民居木雕,卷草象征生生不息的农耕传承,祥云寓意风调雨顺;旁边的 “阿柑狮” 则保留了遂溪醒狮标志性的金瞳、红鬃,既延续了非遗 “驱邪纳福” 的文化内涵,又以卡通化造型贴近现代审美,让非遗从庙会舞台走进日常视野。

图为队员们正在创作墙绘作品《高铁映春》(郭恺博摄)

《高铁映春》中高铁如银龙疾驰,划破天际,一头连着城市的机遇,一头系着乡村的希望 。沿线繁花盛放、金黄遍野,是乡村蓬勃生命力的象征,也寓意着非遗与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花满枝。实践团以墙为纸,绘就乡村振兴高速发展的美好图景,让乡村淳朴民风在时代列车的轰鸣中,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艺术+非遗”: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点燃青春“长效动能”

墙绘创作的过程,是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队员们顶着烈日调制颜料、挥洒汗水,裤子上溅到的油漆成了 “独特勋章”,当地村民们的赞许和驻足,是对这份热情的最好回应,也让艺术创作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

图为队员与儿童绘画瞬间(郭恺博摄)

这些墙绘不仅是视觉的美感,更激活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阿柑狮”跃然墙面,成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灵动象征;“幸福杨柑,美丽乡村”的字样,道出了新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朝气景象。在艺术的加持下,杨柑镇的文化故事以更直观的方式被看见、被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动能。

图为队员们正在绘画(郭恺博摄)

一墙一非遗,一画一传承。星火实践团用青春笔触让遂溪醒狮、传统纹样等非遗元素在乡村墙面 “活” 起来,不仅为美丽乡村添彩,更让非遗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凝聚乡村共识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图为队员与墙绘作品《高铁映春》合照(郭恺博摄)

如今,杨柑镇的墙绘已成为乡村里的 “新地标”。它们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承载着青年学子的担当与乡村的未来期许,让这片土地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图为团队合照(郭恺博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