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通讯员 卢睿喆)7.21日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星昱九洲”暑期实践调研团队在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的最后一天,今天在大家都在教授人工智能认知和应用课时团队的队长却不在,当小孩子们疑惑着向团队其他老师问道时,团队的队长已经和童心幼儿园的园长坐在了幼儿园的会议室中,正是因为今天团队要对赵园长进行一次专题采访,主要想通过乡村幼儿园了解真实的乡村现状,特别是其中的孩子们。
一、廿八载守护者:从小学讲台到留守儿童“避风港”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995年,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赵园长这样回顾她的教育起点。在十余年小学教学生涯中,她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赢得了同事们的赞叹:“赵老师不仅课教得好,孩子们还特别听她的话。”2011年,一个现实难题摆在司竹镇居民面前——当地幼儿入园困难。目睹这一状况,赵老师毅然决定创办一所幼儿园,她的想法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幼儿园从初创时仅接收二十余名孩子起步,稳步发展,规模一度达到二百余人,成为当地重要的学前教育力量。然而近年来,幼儿园与众多基层教育机构一样,面临生源持续减少的挑战。“这并非幼儿园自身的问题,”赵园长坦言,“深层原因是新生儿数量下降,以及许多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幼儿居家看护困难。”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园的角色愈发凸显——它已成为外出务工家庭心中唯一可信赖的寄托之所,默默守护着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安全。
二、赵妈妈”的童心密码:用爱与耐心唤醒乡村孩子的心
在这样的现状下赵园长也常常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而正是这些坚持也让研究着自己独特教学的“土办法”。在幼儿园中你时常可以听到一个声音“妈妈,赵妈妈。”这不是那个孩子再找妈妈,而是孩子在呼喊着赵园长。赵园长表示乡村的孩子们都比较害羞内敛不善于表达,这样长期以往孩子们就不愿意表达也不愿意展露自己的内心,也就会出现各种各种的问题。而赵园长觉得最核心的,就是“抓住孩子的心”。怎么抓?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爱我的”。这不是一句空话,得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件小事上。如每年小班开学,面对分离焦虑的孩子,赵园长不急。赵园长会预留专门的“适应期”,可能持续一两周甚至更久。这段时间,重点不是学知识,而是带着孩子们尽情地玩——在院子里奔跑,认识园里的花草树木,熟悉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赵园长和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用心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小情绪。“你就得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甚至要付出超过对自己孩子的耐心和细心。真心才能换真心”。要真心实意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花时间陪伴他们、了解他们,孩子的心是最明亮的镜子孩子们分得清谁是真心对他好。当孩子感受到这份毫无保留的爱和接纳,信任自然就建立了。有了这份信任作为基础,教育才能生根发芽。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千万别吝啬你的夸奖”!乡村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内心可能更敏感、更渴望被肯定。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能瞬间点亮他们的小眼睛,挺起小胸膛。这种正向的激励积累起来,就像阳光雨露,慢慢地,孩子的自信心就一点一点长出来了。看着他们从怯生生变得敢于尝试、乐于表达,那种成就感,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赵园长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说。
赵园长并没有学过心理学专业的知识,但从1995年至2015年,用独到的“土方法”默默耕耘二十载。她不仅带出了一届届健康快乐的学生,更为数以千计的孩子镌刻下终生难忘的童年印记,用行动诠释了教育最本真的力量——爱与智慧的融合。它告诉大家,最动人的教育诗篇,往往由最朴素的匠心写就:以心为灯,以情为舟,载着孩子驶向充满无限可能的童年彼岸。赵园长用二十年时光证明,真正的教育智慧,永远生长在热爱孩子、理解生活的丰饶土壤之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睿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