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寻茉莉茗香,传非遗匠心”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赴福州春伦集团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行前深入学习,了解到春伦集团不仅精研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更在产业融合、文旅发展及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卓有建树。怀揣着对传统技艺传承创新与赋能乡村发展的双重关切,实践队员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傅天龙先生及其团队展开了深度交流学习。
品读匠心:承接文化传承的重量与农人情怀
实践队首先聚焦于茉莉花茶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傅天龙大师深耕茶产业四十余载,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茉莉花茶的研究、保护与传承。这份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执着坚守,其精神内核深深叩击着青年学子的心灵。
“是这一片绿叶、这一朵素馨,承载着厚重中华文化底蕴。”傅天龙大师向队员们深情讲述了他与茉莉花茶的不解之缘。出身茶业世家的他,青年时期便肩负起传承家族技艺的重任。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他深刻领悟到茉莉花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匠心精神,从此情根深种,矢志将这一国家级非遗瑰宝发扬光大,让中国茶香飘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光彩。
傅大师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与文化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队员们深受震撼与启迪。守护像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一项技艺,更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将个人的学业追求与理想抱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洪流之中,是时代赋予农科青年的光荣使命。唯有心怀敬畏,潜心钻研,才能让古老的农业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芒,确保中华农耕文明的根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傅天龙,感悟匠心传承
守正创新,明晰青年传承者的时代使命
面对茶饮消费年轻化趋势与新业态的兴起,如何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是青年一代传承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作为“茶二代”海归,以其独特视角分享了她的思考与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根基与灵魂。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出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在于用时代语言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与生命力。”傅晓萍如是阐述她的“守正创新”理念。她既传承了父辈对茉莉花茶的深沉热爱,更以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通过打造新式茶空间、开发时尚茶文创、推动茶文化国际化传播等方式,成功让茉莉花茶这一古老饮品焕发青春活力,深度融入年轻群体的生活圈层,并作为文化使者香飘海外。
傅晓萍女士的实践深刻启示青年学子,“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是推动传统农食产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守正”,即要牢牢把握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技艺、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这是立身之本;“创新”,则要求青年学子勇立时代潮头,敢于运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模式,为传统产业赋能。农科青年肩负着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任。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青年创造力,积极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提升茶品质、运用智慧农业优化种植管理、借助新媒体矩阵讲好中国茶故事、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农创产品,努力成为传统农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力军,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与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座谈
科技兴农,勇担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责任
傅天龙大师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守护者,更是一位党员同志、是一位以产业报国、助力共同富裕的实干企业家。他深刻阐述了将非遗传承、企业责任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的实践路径。
“茉莉花茶产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典范,是实现百姓、企业、花农、茶农多方共赢的纽带。百姓品饮健康好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履行社会责任,花农茶农依托产业实现稳定增收,乡村由此获得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傅天龙先生强调,企业家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担当,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融合。他身体力行,以茉莉花茶产业为有力抓手,通过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先进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有效带动了广大花农、茶农增收致富,铺就了一条以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芬芳之路。
傅大师寄语实践队员,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在广阔天地中实现新农人的人生价值。
傅大师的实践与寄语,让实践队员深刻体悟到茉莉花茶这一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富民兴村的特色支柱产业。作为农科学子,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是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青年学子要将课堂所学、实验室所研与田间地头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深入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农学知识——从品种选育、绿色种植、智慧农业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产业融合——切实帮助花农、茶农解决生产环节的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打通销售堵点,延伸产业链条。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努力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傅天龙先生合影,铭记传承使命,立志乡村振兴
守护一缕茉莉茗香,传承的不只是古老技艺,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与文化自信;振兴一方乡土,依托的不只是特色产业,更是青年一代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与责任担当。福建农林大学“寻茉莉茗香,传非遗匠心”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立足专业,设计文创,传播茶韵;他们心系乡土,探索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新路径。让茉莉花茶香飘田间地头,让非遗文化浸润青年心田,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这,正是农科学子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发展、矢志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与坚定承诺。
文|罗冰筠 邱振榜
图|赵嘉科 杨萌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