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爱驻宜都”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张浩,在宜都市红花套镇爱心托管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以“开眼看世界”为主题的创意课程。课程以“主题趣导、深入感知、激发想象、探索创作、鉴赏悟美、分享互动”六个递进环节,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出发,逐步推开认知世界的窗口,最终用画笔完成对地球家园的艺术诠释与深度认知。
▲图为志愿者张浩为学生授课
课程开篇,张浩以“我们生活的环境”为起点,通过鲜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凝视校园的绿植、社区的街巷、家乡的河流。随着视角渐次拉远,画面从局部景致切换至中国地图,再延展至世界地图,最终以蔚蓝地球的全貌收束。互动环节中,“中国地图像什么动物”的提问掀起热潮,学生们踊跃作答,在童趣对话中悄然构建空间认知框架,为后续探索埋下伏笔。
深入感知阶段,科学原理与直观体验巧妙融合。张浩通过视频解析与实物演示,解开“地球是圆的”的科学密码:手持地球仪与小船模型模拟远航,学生们清晰观察到“船身先隐、桅杆后没”的过程,直观理解了远航船只消失的原理。随后,他援引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句,让科学认知与文学意境相互映照,加深理解。世界地形图的展示引发“陆地与海洋谁更大”的思辨,学生们通过色块比对自主探寻答案,为创作积累了扎实的观察素材。
创作环节中,张浩引导学生聚焦地球的形态特质,从近似球体的轮廓、经纬线的脉络等维度梳理创作思路。他列举雨林草木、极地生灵、地标建筑等元素,激活学生想象。孩子们提笔创作时,有的将熊猫与企鹅绘于同框,有的让长城与金字塔隔海相望,更多孩子把熟悉的家乡元素融入画中——村头的老槐树、门前的小溪流与远方的雪山、草原相映成趣,在构图的巧思与元素的碰撞中,勾勒出对地球家园的独特感悟。
▲图为学生自信展示自己的作品
作品完成后,分享与鉴赏环节相映成趣,让课堂暖意涌动。孩子们争相走上讲台,指着画中跳跃的小鱼、青翠的山林、结伴的候鸟,用稚嫩的声音讲述心中的世界:“我想让所有小河都干干净净,鱼儿才能游到全世界”“要多种树,让绿色连成片”。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对自然的热爱,也悄悄埋下了守护地球的念头,台下掌声温暖而热烈。随后,师生共同从故事完整性、构图协调性、线条表现力等维度品评作品:一幅以“动物迁徙”为主题的画作,用灵动线条勾勒出迁徙路径的蜿蜒;另一幅通过冷暖色对比巧妙呈现地球气候差异,创意与情感的交融赢得满堂喝彩。课程尾声,主题自然延伸至环保,张浩以地球的美丽与脆弱作比,倡导学生从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让“守护地球即守护自我”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图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理念
这场科学与艺术交织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在画笔起落间提升了观察与想象能力,更在分享与感悟中懂得:世界的广度,既在于远方的奇观异景,也在于身边的草木溪流;地球的温度,既藏于极地冰川的纯净,也融于家乡土地的厚重。当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元素进地球图景,当他们用童声诉说对自然的珍视,“开眼看世界”便有了更生动的注解——它不仅是认知的拓展,更是情感的联结与责任的萌芽。环保的种子在课堂里悄然扎根,全球视野在细节中慢慢生长,让这堂创意课程真正成为孩子们与世界对话的起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张亚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亚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