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巴蜀,问水兴川——水文学子赴川开展水网调研与科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8 23: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维悦   阅读 82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学习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调研四川水网规划与部署、增强青年水文学子专业认同与社会责任感,2025 年 7 月 22 日至 26 日,河海大学水网兴川调研科普团奔赴四川省宜宾市、都江堰、广元市等地,深入典型水利工程、能源企业与基层水文部门,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与成果宣讲,在治水大地上书写实践答卷,点燃水利报国理想。​

首站向家坝:探访 “西电东送” 工程心脏

7 月 22 日,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四川宜宾,走进国家重点工程 —— 向家坝水电站。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沿着厂房回廊参观巨型水轮发电机组,透过主控室的监控屏实时观察机组负荷调度,详细了解大坝防洪、发电、航运多目标协同运行机制。“向家坝水电站作为长江干流的 “能源水网枢纽”,其联合调度的水资源更保障着川滇黔渝多省市的生产生活供水” 工程师的介绍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这座混凝土大坝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国家能源战略、百姓民生保障的坚实支撑。


实践团在向家坝内参观

走进都江堰:探讨古水利智慧与现代水网融合

7 月 23 日,团队前往世界现存最老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带着大家沿内江步道前行,在鱼嘴分水堤旁讲解 “四六分水” 原理 —— 丰水期内江分四成水、外江分六成,枯水期则反之,完美适应自然节律。飞沙堰前,工作人员指着堰体刻度说:“‘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治水密码。”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二王庙,庙内 “遇弯截角,逢正抽心” 的碑刻与壁画,生动诠释了李冰父子 “因势利导、疏而不堵” 的治水哲学。队员们感叹:这种与自然共生、顺势而为的智慧,正是现代水治理最需要传承的精髓。”​

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都江堰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等主要工程

广元调研:智慧水务与校地协同的生动实践

7 月 24 日,团队深入广元水务一线。在广元首创水务有限公司西湾水厂,同学们顺着水流方向走过絮凝沉淀池、滤池、加氯间,了解了从江水变为生活用水的全过程。“我们的水质 106 项指标全达标,智慧管控系统能实时调节加药量。” 水厂负责人指着中控屏上跳动的数据说。

 

水厂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水厂基本情况、水处理工序

   午后,团队来到广元市水文中心进行座谈交流。技术人员用智慧水文平台向成员展示嘉陵江、南河各水文站点实时更新的水位流量数据。座谈中,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广元水系情况,同学们围绕 “山地水文监测如何抗干扰”“中小河流预警如何覆盖偏远地区” 等问题展开热议。随后,水文中心为团队授牌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约定将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上深化合作,让校园理论与一线实践精准对接。

实践团在广元水文中心进行座谈交流

实践团与广元水文中心完成授牌仪式

燃气厂探秘:水能协同的清洁能源样本

7 月 25 日,实践团前往四川能投广元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四川省工业取水标杆企业,这里的 “浮船取水 + 循环用水” 模式让队员们印象深刻。技术人员指着江面上的白色浮船介绍:“浮船取水有效规避了因水位变化造成的不必要麻烦,它能随水位升降而变化高度” 在厂区,燃气轮机发电产生的余热加热水成蒸汽,驱动汽轮机二次发电,而蒸汽冷凝后又回到冷却系统,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 92%。“没有嘉陵江水网支撑,这套联合循环系统就转不起来。” 工程师的话让同学们明白了清洁能源的背后,始终离不开水网的坚实托举。​

   燃气厂技术人员介绍燃气厂循环用水系统的管网布局、余热转化与蒸汽循环流程

成果宣讲:让水网蓝图在青春话语中生动起来

7 月 26 日,实践队员前往内江市桐梓坝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展示调研照片并详细介绍国家水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从向家坝的机组轰鸣讲到都江堰的江水悠悠,从广元水厂的净化流程到燃气厂的循环管网,将国家水网 “骨干联网、区域互通” 的蓝图拆解成一个个鲜活案例。这场带着泥土气息的分享,让 “构建国家水网” 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实践图景。

实践团在内江市桐梓坝小学开展宣讲活动

五天行程,从长江大坝到千年古堰,从城市水厂到能源厂区,水文学子用脚步丈量着水文人的责任与担当。正如队员们的感悟:“每一处工程都是奋斗的坐标,每一次交流都是成长的养分。” 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所得,在水利现代化的征程上续写 “水之子” 的青春答卷。

撰文 |徐维悦

图片 |李文超

审核 | 袁旭 王佳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维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