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苕粉承非遗,青春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8 2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月 “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胡杨)古法传苕艺,青春续匠心。2025年7月19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武隆区沧沟乡,聚焦当地特色产业——非遗苕粉,以青春视角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

▲图为实践团在手工坊合影 刘阳摄

近日,实践团前往沧沟乡犟哥手工苕粉作坊参观学习。犟哥苕粉以纯手工制作闻名,“鲜糯筋道”的口感里藏着十六年的坚守——工匠张姐和丈夫始终以“三沉三淀,十六道工序,铁锅烫皮”的古法精制,从无添加剂的纯天然原料,到“久煮不糊、滑爽柔软”的成品,每一步都浸透着对非遗手艺的敬畏。

▲图为苕粉半成品 刘阳摄

当天实践团到达时,张姐正忙着给苕粉固形。铁锅上架着模具,她一手稳模、一手舀浆,手腕轻晃间,红薯浆便均匀铺满模具。“张姐,这晃动的力度有讲究吗?”有队员忍不住提问。“得匀着劲儿,不然粉皮厚薄不一,煮的时候就容易碎。”张姐笑着答,手上的活却没停,浆体刚凝固,便迅速放入沸水定型,转身又开始下一盘制作。待粉皮成形,一家人会细致地挂晾、风干、切块、装箱,整套流程行云流水。

▲图为实践团参观苕粉制作工厂 刘阳摄

作坊里蒸汽腾腾,温度比室外高了近十度。实践团成员帮忙递工具、添柴火,没一会儿就汗湿了衣背,可张大姐始终稳稳站在锅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图为张大姐制作苕粉过程 刘阳摄

这门手艺对原料的讲究,藏在作坊外的八十亩红薯地里。从栽种到收获,张姐和丈夫日日巡查、拔草修根,“红薯好,粉才好,这是根本。”正是这份较真,让他们在失败中复盘出更精细的工艺,也让苕粉始终保持着高端品质。如今,张姐不仅自己坚守,更乐意教年轻人“手艺得共享,才能活起来”。

▲图为实践团采访苕粉传承人 刘阳摄


调研结束时,队员们望着晾晒架上垂坠的粉皮,忽然懂了“工匠”二字的分量——不只是日夜颠倒的劳作,更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韧劲。作为青年一代,实践团更觉肩上的责任:乡村振兴路上,既要守护好这缕非遗烟火,更要用新思路帮它焕发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