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施其健 蔡圆 肖博涵)基层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治理效能的前沿阵地。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走进宜昌市兴山县,先后在峡口镇、古夫镇、南阳镇、昭君镇的司法所及兴山县司法局开展调研。这支由高校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以专业视角为笔、以基层实践为墨,围绕“基层执法改革与纠纷治理”主题,在与一线执法者的深度交流中,解锁基层法治建设的“兴山密码”。
首站调研定方向,基础筑牢路先行。
实践队首站来到峡口镇司法所,正式开启调研工作,围绕“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林业纠纷”两方面展开调研。“我们每一次执法,都像是在走平衡木,既要守住生态红线不放松,又得让老百姓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司法所万干事的话,道出了基层执法的复杂性。队员们不仅认真记录当地执法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执法人员的数量、专业背景、培训情况等内容,还详细了解了执法流程的优化措施,为后续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峡口司法所调研
聚焦改革谈发展,破解难题思路现。
实践队走进古夫镇司法所,聚焦“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工作人员探讨。古夫镇司法所刘所长坦言:“改革尚处起步阶段,存在执法标准不一、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亟须高校理论支持。”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就明确权责清单、加强业务培训等破解思路交换意见,梳理了当地改革的经验与挑战。
▲图为古夫司法所调研
深耕林业解纠纷,治理模式细探寻。
实践队在南阳镇司法所聚焦“林业纠纷”。南阳镇山林资源丰富,此类纠纷频发。司法所李干事介绍:“处理时需兼顾法律与民俗,否则易激化矛盾。”从林业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协作流程,到如何借助村规民约化解矛盾,队员们收集到的一手资料,为解析基层“法理+民俗”的治理模式提供了生动样本。
▲图为南阳司法所调研
执法调研促文旅,法治护航问题破。
实践队来到昭君司法所,结合当地文旅特色,以“综合执法服务文旅发展”为主题进行调研。队员们结合《环境保护法》《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人员就如何优化执法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何加强对旅游景区周边企业的监管,防止环境污染。队员们还实地走访了当地的旅游景区、民宿、餐馆等,了解实际的执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图为昭君司法所调研
汇总交流成果丰,基层治理智慧融。
实践队来到兴山县司法局,对调研情况进行汇总交流。兴山县司法局局长宋怀宇希望未来能深化校地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随后,实践队围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及林地纠纷等问题提问,各股室负责人逐一解答。实践队反馈了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特色做法,并就以法治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交换了意见。在总结时,双方都希望通过“实践调研+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图为兴山县司法局调研
此次实践队调研了兴山多个乡镇司法所及基层机构,聚焦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关键问题,力求形成有数据支撑和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实践队队员吴泌龙感慨道:“未来,‘百所观察’实践队会继续带着问题走进更多基层角落,用脚步丈量基层执法的温度与深度,用专业视角解码纠纷治理的智慧!”
(通讯员:施其健 蔡圆 肖博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博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