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小青鹏”青春筑梦实践队:勤俭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生根发芽

发布时间:2025-07-28 23: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近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小青鹏”青春筑梦实践队踏入了婺源虹关这片沉淀着千年墨香的古朴村落。在这个被誉为“徽墨之乡”的静谧之地,队员们正式开启了一场以“寻墨”为探索路径,以深植“勤俭”意识为精神内核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躬身力行,深入乡村沃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行动,于点滴细节中播撒下勤俭节约、勤劳奋斗的种子。

日常起居:勤俭始于细微

实践队员们在虹关村的生活起居,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勤俭课。他们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深知“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餐餐力求盘清碗净。用水用电方面,队员们养成了“人走灯灭、随手关水”的习惯,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这些细微之举如涓涓细流向周边传递着珍惜资源的朴素理念。

寻墨问道:惜物智慧见深意

走进承载厚重历史的徽墨工坊,队员们对勤俭的认知得以深化。婺源徽墨非遗传承人詹晓明向队员们揭示了徽墨的灵魂——松烟、油烟与胶的珍贵。松烟需精选特定松木,经昼夜不息的窑火燃烧与精心收集;油烟则源自纯净桐油或菜籽油,经灯盏缓慢熏积。每一两烟料,都凝结着自然的馈赠与采集的辛劳。珍稀的天然麝香、冰片等配料,更是可遇难求。原料的稀缺与获取之艰,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每一锭墨都承载着自然恩赐与匠人心血,来之不易。

匠心传承:变废为宝诠释物尽其用

制墨工坊的见闻,让队员们对勤俭的感悟在传统技艺的熏陶下升华。观摩学习时,詹晓明老师的一个细微举动深深触动了大家:他将制作过程中因偶然因素导致形态或质地未达标的废墨坯,小心收集起来,重新蒸煮软化。詹老师解释道,这些材料经恰当处理回炉,可完全融入新墨料,避免宝贵资源被弃置。这一变废为宝的实践,正是对“物尽其用”这一勤俭古训最直观、深刻的诠释。队员们亲身体验制墨工序,更深刻体会到成品背后匠人对材料的极致珍惜与心血凝聚。

勤俭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次虹关寻墨之旅,将勤俭节约与勤劳奋斗的种子深植于“小青鹏”们的心中。从珍惜餐食、节约水电的日常践行,到亲历徽墨制作中“零废弃”的匠心传承,队员们深刻领悟了“俭以养德,勤以立业”的真谛。他们从乡土实践与非遗智慧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勤俭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份源自古老乡村与匠人精神的宝贵财富,将被带回校园,融入未来的学习与奋斗,激励着大家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小青鹏”青春筑梦实践队 供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