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采相邀 千里共染:非遗技艺点亮城乡融合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8 23: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雅诗、陈晓楠、曾俊健、黄艺婷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高雅诗、陈晓楠、曾俊健、黄艺婷)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部署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双向流动,近日,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高雅诗老师带队的“染采实践队”(以下简称:“染采”)联合湛江市霞山区海头街道办事处,在岑擎村成功举办“霞采相邀 千里共染”非遗植染美育课堂。活动以植染技艺为载体,通过“学、创、思、展、售”全链条设计,为辖区青少年带来沉浸式美育体验,为城乡文化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开班破冰:从“初见”到“共融”

7月10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岑擎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由陈晓楠主持。海头街道公共服务办陈裕主任表示,非遗课堂是“双百行动”在基层落地的创新实践,既能充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染采指导教师王小花介绍植物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色,并承诺以专业教学助力传统技艺薪火相传。随后,“破冰行动”以游戏化互动迅速拉近学员距离,为后续课程奠定温馨和谐的社群氛围。

图为开班仪式

转印密码:植物与织物的第一次对话

“转印密码”环节,染采队员赵芳平同学带领学员解锁植物热转印技艺。孩子们遴选形态各异的叶片,将其贴于面料上,通过高温加热把植物的肌理转印到布料上。彩蛋环节,小朋友们把植物敷于鸡蛋表面,再投入苏木、栀子等天然染液中浸煮。随着温度升高,叶脉纹理逐渐呈现在蛋壳之上,素白鸡蛋化身“自然彩蛋”。该环节以生活化场景诠释“草木染”之美,让学员在指尖感受“生活美学即细微之美”。

图为植物染热转印课堂

图为课堂互动

布里生花:扎染里的蓝色想象

7月11日,“创意蓝染”课程在蓝草的清香中启幕。染采队员黄艺婷同学示范扎结、浸染、氧化显色等关键步骤,学员们以橡皮筋、木夹为笔,于方寸棉布上勾勒纹样。拆结瞬间,蓝白相间的“冰裂纹”“云纹”“雪花纹”跃然布面,每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孤品,传统靛蓝技艺由此焕发青春气息。

图为小朋友在捆扎花纹

图为小朋友展示作品

青春彩染:把阳光揉进布里

7月12日,“植物彩染”课程继续升级。染采队员赵和凤带领学员以苏木、栀子、洋葱皮等植物染料为调色盘,通过套染、渐变、泼染等手法,将朝气与创意注入古老工艺。红的热烈、黄的明媚、蓝的静谧交织成五彩斑斓的长卷,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完成从“守艺”到“创艺”的蝶变。

图为型糊染作品制作

图为小朋友捆扎面料

图为作品展示

课程思政:去动手 欣赏美

课程尾声,染采队员曾俊健以“去动手 欣赏美”为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青少年思政课。他结合三天的植染授课内容和教室里晾晒的一件件色彩斑斓的染布作品,恰当的地将成长的道理融入点滴实践:叮嘱孩子们要懂珍惜自然馈赠、学坚持工匠精神、爱中华优秀文化、知付出方有收获、会欣赏生活之美。最后,他代表实践队全体成员送上暖心寄语:“三天来,你们用双手让素布变彩衣,用耐心让草木显芳华。就像你们亲手染出的作品各有精彩,劳动会赋予生命独特的价值,时光会见证坚持的意义——愿你们永远记得这份动手的快乐,更要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都能在成长中染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图为曾俊健授课

成果义卖:让热爱可持续

7月12日下午,“植染成果展暨爱心义卖”在岑擎村文化广场温情开启。百余件作品分区陈列:热转印蛋灵动可爱,蓝染布古雅隽永,彩染布明快热烈。孩子们化身“小小摊主”,向家长及居民讲解创作灵感与植染原理,现场掌声与询价声此起彼伏。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于购置新一轮植染材料,实现“以课养课”,让传承之火生生不息。

图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展品

图为结课作品—暖心遇见

图为结课作品—树下蓝白

图为结课作品—阳光朝气

图为结课展销活动合影

此次“霞采相邀 千里共染”美育课堂以非遗为媒、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城乡融合为旨归,既是一次生动的美育实践,更是“双百行动”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下一步,染采实践队将与海头街道持续深化合作,推动非遗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城乡土壤中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撰文 | 陈晓楠 曾俊健

图片 | 樊淑祯 罗凯旋 林磊

审核 | 高雅诗 王小花 陈晓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艺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