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光明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内,72岁的汤美红阿婆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环。“这个小东西真的能监测我的心跳?”她好奇地询问着。身旁,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智护银龄”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正耐心地用宁波方言为她演示操作步骤。7月的光明村,一场关于智慧养老的温暖实践正在这里悄然展开。
政策引领下的智慧养老新探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智慧养老已成为应对银发浪潮的重要举措。国家相继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鼓励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养老服务。宁波作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在智慧养老领域起步较早。镇海区庄市街道光明村作为试点村庄,已率先配备了智能手环、红外探测仪、烟雾报警器等多种智能设备,为村内老年人构建起一张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还能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真正做到了“科技守护,爱不缺席”。
图为智护银龄队在东吴镇养老服务中心合影。 智护银龄小分队 供图
深入一线:青春力量点亮银发智慧
2025年7月,“智护银龄”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光明村,开启智慧养老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首日,队员们便走进光明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与专业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系统学习各类智能设备的功能原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亲自体验才能真正理解老人们的需求。”实践队队长在体验模拟老人摔倒报警流程时说道。当队员们佩戴上智能手环,亲身感受设备的灵敏度和便利性时,大家对智慧养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走出服务站,实践队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调研。在汤美红阿婆家中,队员们了解到她虽然对智慧养老持支持态度,但对相关概念并不了解。“腰不好是我最大的困扰,如果有设备能帮助监测腰部健康,我很愿意尝试。”汤美红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实践队还走访了多位老人家属。47岁的胡金林在外务工,家中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智慧养老确实能减轻我们的压力,特别是健康监测功能,让我们在外工作时也能及时了解老人情况。”胡金林表示赞同,但同时也提出了经济方面的担忧,“如果费用控制在200到300元范围内,我们还是能够接受的。”
图为智护银龄小分队在村内采访当地村民。智护银龄小分队 供图
知识普及:科技温度温暖人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队精心组织了多场智慧养老知识讲座。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习惯,队员们特意融入宁波方言,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技概念。“这个智能手环不仅能测心跳,还能监测您的睡眠质量,如果有异常情况会自动发送信息给您的子女。”队员小张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台下的老人们纷纷点头称赞。讲座现场,队员们还邀请老人们亲自操作设备,手把手教授使用方法。76岁的李大爷在体验了智能手环的测血压功能后兴奋地说:“这比去医院方便多了,在家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这样的反应让实践队员们深感欣慰,科技的温度正在逐渐被老人们感受到。
图为智护银龄小分队与当地村民合影。智护银龄小分队 供图
情感纽带:从陌生到信任的美好转变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智慧养老的核心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如何让老人们真正接受和使用这些设备。面对部分老人对新科技的畏惧心理,实践队采用了更加温暖的方式。队员们陪伴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真实需求。在一次入户访谈中,独居老人王阿婆表示:“我最怕的就是在家里出意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如果有个设备能在我遇到危险时自动报警就好了。”听到这样的心声,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推广智慧养老的决心。通3过天的深入接触,实践队与村里的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不少老人主动询问如何购买智能设备,这种转变让队员们倍感鼓舞。
图为智护银龄小分队与当地村民合影。智护银龄小分队 供图
展望未来:科技赋能美好晚年
本次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智慧养老的探索永不停歇。通过实地调研和知识普及,“智护银龄”实践队不仅为光明村的老年人带去了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拥抱智慧生活的种子。实践队在总结中发现,推广智慧养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策支持是基础,技术创新是动力,而情感关怀则是连接科技与人心的桥梁。只有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科技的温暖,智慧养老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科技向善,温暖人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让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智慧养老事业中来,用青春的力量为银发一族撑起一片蓝天,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位长者的晚年生活。
联系员:应佳琪
联系方式:15268395470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星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