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战略部署以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微光永恒--传递生命尽头的礼物”项目团队于2025年7月4日在教学楼4103举办了开班仪式。这预示着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星火计划”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临床医学院团总支书记陈奇老师出席启动仪式,项目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开启这场传递生命大爱的征程。这支以“微光永恒——传递生命尽头的礼物”为实践主题的团队,秉持“博爱青春,勤慎诚爱,你我同行”的精神,将深入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及浙江省台州市多地开展与器官捐献宣传相关的特色志愿活动。并且为进一步了解器官捐赠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提高认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临床医学院团总支书记陈奇老师带领校“微光永恒--传递生命的礼物”团队于2025年7月5日走访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办公室。
首先在启动仪式中陈奇书记明确了项目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在部署工作时强调三项核心任务:
一、深化典型挖掘:聚焦代表性个体捐献案例,打造高质量宣传素材。
二、创新宣传“新路径”:结合急救知识普及与"三献"(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精神传播,协同江苏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部署;在社区、医院、学校等场地开展工作,提升公众对器官捐献的科学认知,消除误解,弘扬无私奉献的人道精神。
三、规范过程管理:系统建立图文影像档案,强化过程材料归集。
为确保项目规范高效实施,陈奇书记特别强调:必须将安全工作置于首位,严格执行团队纪律。各小组需提前了解实践地隐患,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及物资安全。
其次在走访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办公室时陈奇书记也提到要聚焦捐献者感人事迹、各地捐献现状、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其深层原因,以及学生群体在推动捐献事业中的可为之处。陈奇书记带领同学们有幸与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志友之家创始人丁炅进行深入交流。丁教授指出,当前各地“三献精神”接受度仍存在一定局限。尽管近年来通过红十字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捐献工作取得了进展,但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捐献资源依然稀缺。丁教授特别强调,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应在推动捐献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协助红十字会参与宣传、走访志友之家等方式贡献力量。
此次走访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理解、体会捐赠的意义;为后续“三献精神”事业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基于此团队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提出四大举措,例如创新宣传形式:采用照片纪实、Vlog记录、深度报道等方式;并要求成员在活动前掌握必要的沟通协作技巧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技能与规范;以及精细组织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等。同时学院也将继续发挥医学专业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倡导,助力国家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让大爱精神薪火相传。
“每一名青年志愿者都是一束微光,汇聚起来便是照亮社会的永恒之火。” 这次启动会不仅深化了团队同学对器官捐献事业的认知,更点燃了践行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团队成员将用专业知识和青年担当,做好生命的“解说员”与爱的“传递者”。接下来,“微光永恒”实践团将严格遵循项目规划,深入社区、医院、学校,以创新宣传破除认知壁垒,以真诚服务温暖志友家庭,让“三献”精神的星火点亮江淮大地。全体成员誓以扎实行动架设生命接力的桥梁,在这个夏天,用青春之光驱散偏见阴霾,让博爱之花在每一次真诚对话中盛放,让奉献之歌在每一场生命礼赞中永恒回响!
撰文:王薇 缪欣依
图片:微光永恒遗捐宣传志愿队
审核:王怡然 陈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缪欣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