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赵梦娇) 智造突围强芯魂,新材赋能绿江淮。2025年7月20-22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合肥,开启了一场融通材料及新能源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产业需求的实践之旅。从核聚变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新材料,再到半导体与文博传承,团队以脚步丈量产业前沿,以心灵体认时代召唤,完成了一场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青春远征。
探秘未来:在“人造太阳”下锚定能源梦想
▲图为实践团与EAST合影
7月20日上午,“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安徽合肥科学岛,探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近距离观察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聆听核聚变“逐日梦”背后的科研坚守。超导技术与聚变能源的联动,让“能源永续”的蓝图从课本走向现实。
对话前沿:触摸“中国智造”的强劲脉动
▲图为实践团参观科大讯飞展厅
7月20日下午,“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安徽合肥科大讯飞总公司,零距离体验了科技赋能的震撼力量。企业展厅内,“听见”系统融合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的精妙,清晰揭示大数据驱动多语种实时翻译的奥秘;智能技术迭代发展的历程,生动展现了从实验室到千行百业的创新轨迹。校友储汉卿的分享,更让同学们对当前就业形势与产业人才需求有了清醒认知,明确了能力提升的方向。
7月21日,“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安徽合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从0.3kWh家用储能到5MWh“能量魔方”,成员跟随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见证动力电池“从追赶到领跑”的跃迁。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围绕“材料专业如何对接工程实践”“新能源产业未来图景”等问题踊跃提问。校友吴毛毛结合行业前沿与自身经验一一解答,让同学们清晰触摸到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追赶到领跑的时代脉动,获得今后前进的宝贵建议。
7月22日下午,梦中国”实践团深入合肥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生力军,其自主研发的光学检测设备服务于晶圆制造等关键“咽喉”环节。从精密光学系统开发到整机调试集成,检测、组装区域的复杂流程首次清晰展现于眼前。技术负责人剖析行业现状:光刻、量测等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尚不足5%,材料与工艺环节仍受掣肘,为青年一代点明了奋斗方向。
融通产研:以新材料撬动绿色转型
▲图为实践团与东华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座谈
7月22日上午,“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央企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从盐湖资源开发中高效分离的特种材料,到多晶硅生产中耐受严苛工艺的核心组件,再到工业三废治理的关键功能材料——一个个破解实际难题的创新案例,将书本上的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产业图景。座谈会上,东华科技负责人描绘出“双碳”目标下的材料新图景:化工环保、新能源产业对高性能、绿色化材料的迫切需求,正为材料科学与应用物理人才开辟广阔天地。从课堂走向产业前线,“梦中国”实践团正以材料为笔,在科技强国画卷上书写青春注脚。
溯源历史:在圆明园兽首前铭记复兴之路
7月22日下午,“梦中国”实践团踏入安徽博物馆(蜀山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就此开启。他们走进圆明园兽首及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古韵流淌中品味古文物魅力,铭记往昔斑驳岁月。步入“盛世聚首”展区,七尊兽首铜像整齐排列,古朴庄重又带着历史的沉重。其曲折的回归路线图高悬于墙,无声诉说着祖国从积弱走向强盛的艰辛历程。团队的此次参观,无疑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穿梭于展厅,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时代中谱写着属于青年学子的崭新篇章 。
从科学岛托卡马克的万度等离子,到御微半导体原子级量测的极限突破;从国轩高科的澎湃电能,到东华科技盐湖提锂的绿色转型;从科大讯飞的智慧脉动,到安徽博物馆兽首的百年归途,无不昭示国之所需即青年所向。身为青年大学生,唯有将专业铸成利刃,方能不负韶华、不负家国。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赵梦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