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X月X日讯(通讯员 朱逸然 刘诗雨 訾雅楠)7月10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小学的校园里传出阵阵追问声。在桂馨悦读夏令营的“奇妙的微观世界”特色科学课上,一名营员举着标本玻片踮脚发问:“老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有什么区别?”这场充满探索色彩的科学课,让乡村孩子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肉眼难见的微生物世界。
团队成员朱逸然以“食物变质”这一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课程。“夏天的馒头放久了会发黏,橘子放久后会发霉,这些都是微生物在‘工作’。”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细菌、细胞等概念,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当讲到“人类如何发现这些微小生命”时,朱逸然掀开盖着显微镜的布,孩子们瞬间发出惊叹,这是许多乡村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专业光学显微镜。
图为志愿者进行理论知识引入
“1674年,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从此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课程中,朱逸然讲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史,他一边演示显微镜的握持方法,一边强调操作规范:“调焦时要慢,一只眼观察成像,另一只眼观察物镜与标本的距离,避免压坏玻片。”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上阵,将洋葱表皮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转动准焦螺旋时屏息凝神。看到放大百倍的细胞结构时,平日调皮的白苗忠安静下来观察:“像小房子一样!原来我们吃的洋葱里藏着这么多秘密!”
图为志愿者教授学生使用显微镜
实践环节成为课程的高潮。孩子们分组观察标本,用彩笔绘制所见图样。孩子们把眼睛贴在目镜上,只为看清一个细节,课堂瞬间成了活跃的科学实验室。“以前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这节课让我知道科学就在身边。”营员李梦熙在分享时说。朱逸然表示:“乡村孩子的好奇心十分旺盛,缺的是接触科学工具的机会。这堂课程就是要拆掉‘科学很遥远’的围墙,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成为探索者。”
图为志愿者辅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
据湖北大学“字里行践”实践队负责人介绍,本次夏令营聚焦“让乡村孩子享受多元教育”,除“奇妙的微观世界”外,还设计了“拼贴诗”“京剧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科学课培养探索精神,人文课滋养心灵,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课程,让孩子的暑假既有趣又有收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诗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