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严晨曦、侯冰源、周文萱)7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实践团走进央企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深度融通材料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产业需求的实践之旅。师生们以产业一线为课堂,亲身触摸新材料驱动绿色转型的澎湃力量。
▲图为“梦中国”实践团成员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合影
产业课堂:解码新材料赋能绿色变革的实践密码
在企业展厅与技术中心,师生们见证了材料科学在重大工程中的“硬核”担当。从盐湖资源开发中高效分离的特种材料,到多晶硅生产中耐受严苛工艺的核心组件,再到工业三废治理的关键功能材料——一个个破解实际难题的创新案例,将书本上的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产业图景。“展厅里展示的耐高温高压腐蚀合金材料,正是《材料失效分析》课程中的典型案例,”实践团成员韩清宁在参观笔记中写道,“当抽象理论遇见工程挑战,解决问题的路径突然清晰起来。”
双碳驱动:洞见材料人才的黄金时代
座谈会上,东华科技负责人描绘出“双碳”目标下的材料新图景:化工环保、新能源产业对高性能、绿色化材料的迫切需求,正为材料科学与应用物理人才开辟广阔天地。企业尤其强调对交叉学科背景人才的渴求——“攻克盐湖提锂分离膜寿命、光伏材料光电转化效率等‘拦路虎’,需要你们带来的学科融合新视角。”人力资源总监向学子们发出邀约。这番阐述让实践团成员张欣宣感触颇深:“企业点明的技术痛点,正是实验室正在攻关的方向,产业需求为科研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会的情景
校企共育:铺就产学融合的星光大道
此次实践更搭建起通向未来的合作之桥。双方在新材料联合研发、材料表征技术应用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意向,致力打通“实验室-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学院带队老师许海超表示:“东华科技在重大工程中凝练的材料需求,将成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珍贵的‘指南针’。”
当特种分离膜在盐湖中过滤出“绿色矿产”,当新型合金在环保装置中抵御腐蚀侵袭——东华科技的产业实践让学子们真切领悟“材料强则制造强”的深刻内涵。正如实践团成员共同的心声:“这次旅程让同学们看见,每一克新材料的突破,都在为美丽中国增添一抹科技底色。”从课堂走向产业前线,“梦中国”实践团正以材料为笔,在科技强国画卷上书写青春注脚。
撰文 | 侯冰源、周文萱
图片 | 韩清宁
一审 |李泳锋
二审 | 李智
三审 | 范韶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晨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