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凝心聚力,改进创新组织方式与活动内容,推动文化“三下乡”活动更对路、更有效,使基层民众真正得到实惠,近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诗承鹿鸣,民族传薪”文化艺术团队前往彭水县鹿鸣乡开展产业调研,实地走访中药材虎杖种植基地与康之沅山泉水生产基地,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日,罗文正部长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产业一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冉洪勇围绕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及民生价值展开详细介绍。“我们这虎杖基地能从几十亩扩展到两千多亩,靠的就是‘轻管护、重民生’的路子。”冉主任说道并指着连片作物介绍,“这作物含黄酮素,能降血压,药厂抢着要。而且好伺候,第一年除除草,往后每年10到11月砍次叶,老人妇女都能上手。”团队成员认真记录亮点,就“如何打造品牌影响力”等问题深入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在虎杖基地合影
在后续调研中,实践团重点了解产业现状与民生关联。虎杖种植产业基地占地超2000亩,依托独特地理气候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坚持“本土化用工”,工人多为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基地收入来自土地流转及原材料贩卖,未来计划与多家药企合作,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图为团队成员与产业中心主任交流
康之沅山泉水生产基地负责人张勇带领团队参观生产车间时说道:“我们的水是深层地下水过滤的弱碱性水,生产线一小时出12000瓶,本地居民都喜欢喝。”该公司依托优质山泉水,经多重过滤生产饮用水,生产线全流程标准化,从水源保护到灌装质检管控严格。计划未来将重点培育品牌效应,开拓更多销售渠道。
▲图为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生产车间
▲图为生产车间流水线照片
团队发现,两大产业虽各具特色,但均秉持“扎根乡土、惠及民生”理念。虎杖基地以轻量化管理降成本,康之沅靠标准化生产保品质,都在探索适合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通过此次调研,在未来中,团体成员们将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服务“三农”、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和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持续扎根乡村沃土,积极投身产业兴乡的生动实践,切实将调研认知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干实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丁一凯 宋国英
图片:裴欣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一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