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映红旗——广海青年在井冈山的精神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7 21: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梓炀 彭君辉   阅读 63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8日,广东海洋大学追炽仰望实践团队怀揣着崇高的敬意与热忱,踏上前往井冈山的征程,投身于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这片充满革命先辈热血与精神的红色土地上,他们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密码破译”之旅。

理论溯源:从井冈烽火里读懂的分量

那面被郑重授予的旗帜,在“三湾改编”课堂上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当团队成员亲手绘制班旗时,才理解毛泽东同志“支部建在连上”的深意——正如当年缩师为团是为凝聚力量。而如今的升旗仪式,每一个规范动作都是信仰的表达。从肖劲腹创犹冲到聂槐妆巧计送盐,群众与革命的血肉联系,井冈山精神的内核植入队员心中。黄洋界保卫战中“军民共守五道防线”的史实,与八角楼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深刻思考,让团队认识到:旗帜的升起,既是历史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接力。

图 1 团队成员设计班级造型

图 2 团队成员演唱红歌

实践淬炼:让山海情怀融入的细节

清晨,细雨中的升旗仪式成为最佳实践课堂。团队成员在风雨中校准每一个动作:齐步走的步幅误差控制在3厘米内,收绳固定的力度以国旗“舒展无褶皱”为标准,护旗时指尖的颤抖与国歌响起时的肃立,让“守护”二字有了具象注解。编草鞋时的指尖磨痛,坝上村急行军的汗流浃背,更让团队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辛。与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跨校联动”时的思想碰撞,为队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图 3 团队成员在基地升旗

图4 团队成员在坝上村急行军

成果转化:把山海与红旗缝进时光里

团队本次实践围绕“升旗手册编写”这一课题展开,“从井冈山路到海洋广场,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精神的接力。”团队成员在升旗手册上写下这句话,恰如革命的井冈山精神需要接续传承,红旗精神的传播也正需要这样带着温度的创新表达。团队队长梁伟明表示:“这些成果不是终点,而是让红旗精神从红土地走向蓝海洋的新起点。”正如红军用草绳丈量信仰的长度,手册编写中对“旗手站姿”“展旗角度”等28项细节的反复打磨,都是对“精益求精”精神的当代诠释。

从井冈山升起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海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这份凝结着理论思考与实践智慧的成果,终将跨越山海,让红旗精神在更多青年心中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梓炀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