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进行时|索玛花下初相聚,笑语盈盈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7-26 20: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馨文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振兴必先振兴教育。当青春的脚步踏上甘洛的土地,当求知的渴望点亮孩子们的眼眸,我们深知,此刻在三尺讲台前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在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播下未来的种子。7月15日,我们以“破冰”为桥,以“知识”为舟,开启了与彝族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第一课——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一场青春与家国的双向奔赴。

图为小孩子们和团队成员玩抓手游戏

为迅速拉近支教志愿者与乡村儿童的距离,构建温暖互助的成长共同体,微光成炬志愿队于上午精心策划“让心零距离”主题破冰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游戏与情感化设计,在三小时内实现团队凝聚力与教育初心的双重升华。活动以“三桌初见”拉开序幕,团队成员与孩子们通过“姓名接龙”“数字炸弹”等游戏完成第一轮互动。分组环节,成员鼓励小朋友们自荐成为队长,小孩子们自由选队形成四组——“猛虎队”、“光辉小队”、“小羊队”、“小黄人队”,还自创了团队口号。不仅化解了主动社交的羞涩,更彰显出孩子们对团结与向上精神的朴素理解。随后的“击鼓传花”环节突破传统形式,当音乐停止,手持玩偶的志愿者和孩子需共同完成“绕口令对决”“诗歌比拼”等活动。当孩子们与志愿者共同唱出《隐形的翅膀》时,童声悠扬,此刻支教意义被生动诠释。破冰活动尾声,队长张馨文总结道:“今天初见分层破冰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进阶,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图为小组成员合唱歌曲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孩子们玩击鼓传花破冰游戏

下午的课程以劳动教育开始,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划分了各自的“责任田”,井然有序地投入了清洁工作。小小的身影们穿梭忙碌:几个孩子握着扫帚,一丝不苟地将地面上的纸屑灰尘归拢;另一组则提着水桶,卖力地拖着地板,所过之处留下一片清爽的光泽;水池边,几个孩子挽起袖子,仔细地清洗着碗筷,水声哗哗伴着清脆的碰撞声;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虽然天气炎热,孩子们汗流浃背,但都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看着焕然一新的整洁教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笑容。

这节劳动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更收获了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些宝贵的体验,正是劳动教育的深远意义所在。

图为小芳在拖地

图为阿木和王军在洗碗

随即,由团队成员胡富聪和高俊阳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炬守微光—安全教育课”。课程内容丰富实用:防溺水环节,支教队员首先抛出“如果看到小伙伴落水,你们该怎么做?”问题,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积极回答。通过情景模拟,志愿者们向孩子们讲解了野泳的危险性、溺水自救技巧以及救援原则;山体滑坡避险模块以队员胡富聪的自身经历为鉴并手绘山体构造图,描绘泥流走向,识别危险,牢记避险口诀并沿垂直方向跑向高地。垃圾分类学习环节则通过互动游戏展开,将画着电池、果皮等图案的卡片投入对应分类箱。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了用回收塑料瓶改造的笔筒奖品。课后,孩子们不仅自发绘制分类桶监督投放,更用响亮的普通话回应收获:“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支教团队还留下了教学手册和物资,致力于帮助小孩子形成安全意识。

图为团队成员胡富聪在讲安全教育课

图为孩子们在取垃圾分类的标签

最后,以成员何彦宁准备的舞蹈合唱课作为今日课程收尾。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一同学习《北京欢迎你》的合唱和手势舞,手机里的旋律成了最好的向导。小小的身影们两头兼顾:嘴里记着歌词,从“迎接另一个晨曦”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字句越唱越顺;手上练着动作,抬手时像托着暖融融的朝阳,招手时如展开轻盈的翅膀,哼着调的同时,指尖的弧度也渐渐精准。偶尔唱错了词,或是手势慢了半拍,孩子们便自己停下来,跟着旋律重起一遍。即使嗓子唱得微微发哑,胳膊抬得有些发酸,也没人喊累,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专注。当“北京欢迎你,像音乐感动你”的旋律流淌开来,所有人的歌声与手势终于严丝合密。望着彼此整齐的动作、越来越默契的调子,孩子们脸上都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这节课,他们不仅尝到了唱与跳的快乐,练出了手口配合的灵便,更收获了用歌声与手势传递热忱的满满成就感。

图为孩子们在上舞蹈课

晚间,团队开始进行每日总结会议。回顾流程,从初见破冰活动到劳动课明确纪律、安全课明确规定、舞蹈课放松身心。成员们提到部分孩子开始主动袒露心声,分享日常生活,可见破“冰”更破“心”,展现了支教策略的有效性、体现了其中蕴含的教育温度。该模式也将作为情感教育模块应用到后续课程,同时为明天的课程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如此不断反思与总结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支教效能。

图为团队成员在召开总结会议

“青年当有为,躬行在乡野。”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的热忱注入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注脚。明日我们将继续前行,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绚丽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馨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