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黔流育心田,萤火照乌蒙”暑期社会实践队支教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5-07-26 19: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思宇、范香媛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13日至25日,长安大学“渭水黔流育心田,萤火照乌蒙”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云贵乡新民村街边小学,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实践活动。队员们以青春之力深耕乡村教育沃土,通过多元课程、深度家访、特色活动及文艺汇演,为乌蒙山区的孩子们点亮艺术之光、厚植家国情怀、架设成长桥梁,于7月25日在温情洋溢的结营仪式中圆满收官。

实践队立足“五育并举”,精心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美育润心:队员余秋慧以《头脑特工队》为媒,引导孩子们感知色彩情感;结合梵高《向日葵》、蒙克《呐喊》等经典画作,开启艺术启蒙之旅。心理课借助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主题辩论深化情绪认知;非遗扎染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传统技艺之美。

▲美术课上

▲手工扎染课堂

历史铸魂:范香媛以《朝代歌》串联中国古代史,借兵马俑视频诠释“学史明理”深意;程如钰结合《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讲述鸦片战争史实,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历史课堂

▲家国教育课上

体艺赋能:趣味运动会设置三人四足、师生接力等项目,锤炼团队精神;“会逃跑的小鸡”手工赛涌现出文金瑞、李佳丽等创意小能手,童趣作品展现无限想象力。

家校共育续黔缘:深度家访播种希望

为凝聚育人合力,队员们深入文金缘、文金瑞兄妹及李明城等学生家庭。家访中,团队细致反馈学业表现,精准把脉成长需求:针对拼音基础薄弱问题提出“家校协同补习”方案;就读写习惯、视力保护等给出科学建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与期盼令队员动容——李明城父亲坦言:“我们苦于能力有限,盼老师教会孩子自主学习!”这份信任转化为实践队深耕教育的动力,也为乡村振兴埋下希望的种子。

萤火汇聚绽华章:文艺汇演见证成长

7月25日,“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结营文艺汇演为实践活动画上温情句点。街边小学学生与实践队员同台献艺:铿锵有力的朗诵《中国少年》抒写凌云壮志;充满青春活力的舞蹈跃动圆满心情;全场合唱《我记得》以清澈歌声铭刻师生情谊。舞台光影中,孩子们自信绽放的笑脸,成为乌蒙山间最动人的风景。

▲文艺汇演部分节目

渭水黔流映初心:青春答卷献给乡村

从开营时指导老师陈彧“做一盏点亮孩子未来的灯”的殷切寄语,到结营时孩子们紧握的感恩卡片,实践队以“萤火微光”汇聚育人星河:累计开展美育、历史、心理等课程12门课时,组织家访8户,惠及学生40人。“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梦想的守护人。”队长陈思宇在总结中表示。这支年轻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将高校智慧注入乌蒙大地,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在乡土中国深处书写了青春答卷。

▲临行图片

▲学校所在山镇航拍图

未来,长安大学将持续推进社会实践与乡村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在“自讨苦吃”中锤炼兴农本领,以“渭水黔流”的坚韧和“萤火之光”的温暖,继续照亮乡村振兴的征途。

▲结营合照

撰文 | 范香媛

图片 | 杨焮杰 程如钰

审核 | 陈思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