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昌航空大学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赴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展暑期大思政活动。实践队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深入千年瓷都和航空工业一线,在陶瓷文化体验中传承匠心精神,在航空企业参访中感悟大国重器的时代担当。
访御窑古迹,承千年匠心
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来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在这片1.6万平方米的考古现场探寻元明清三代窑址的文明密码。
在南麓遗址,凝视着斑驳的窑砖,仿佛穿越时空,听见千年窑火的轰鸣与古代匠人们智慧与汗水的回响。走进御窑博物馆,欣赏着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盖罐、明代斗彩鸡缸杯等珍贵文物,直观感受到中华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此次实地探访、专题学习和亲身实践,实践队深刻领悟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记忆的守护,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铁翼承国梦,青春献航天
实践队走进昌飞集团车间,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探访航空制造的全过程。在昌飞车间,实践队成员真切感受了航空工业蓬勃的创新活力。
在交流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与在昌飞集团工作的南昌航空大学校友展开座谈。会上,队员和校友们一起重温了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为交流座谈会现场照片
这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殷切的期望,也深刻启示着青年学子: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既要勇做技术创新的攀登者,更要当好忠诚奉献的奋斗者。
科技报国志,文化强国心
▲图为活动大合照
从千年窑火不熄的陶阳里,到现代航空工业明珠昌飞公司,南昌航空大学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以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坐标,深入探寻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共生。在青花瓷的釉色里读懂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在直升机的旋翼中感受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这种"软文化"与"硬科技"的相映成趣,让千年瓷都的文化传承与当代航空的创新基因激荡共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杭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