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李玉婷)当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艾草叶尖,当稚嫩的小手第一次触碰到带着药香味的苍术时,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本草新芽·医起长大”实践团队的身影,出现在贵阳市花溪区多所幼儿园间,用专业的知识和热忱的服务谱写出一段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儿童健康关怀的美好篇章。
7月4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本草新芽·医起长大”志愿实践团队在贵阳市花溪区各地,开展家长对孩子中医药的启蒙以及未成年对中医药的认识为主题的调研。
团队成员采访小朋友
在本次三下乡中医药启蒙调研中,一组数据引发关注:大部分家长将中医简单治疗方法融入育儿日常中。比如当孩子感冒发热时,大部分家长会用泡脚、煮姜汤等传统中医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展现出对中医的实践应用。但是值得大家反思的是,尽管实践应用普遍,却只有个别家长会向孩子讲述"神农尝百草"等经典中医药故事。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下做家长的人们对中医药启蒙教育的现状——家长们习惯用中医方法照顾孩子健康,却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知识科普环节存在明显缺失,目前需要通过这种系统性启蒙教育,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团队成员采访青年群体
7月5日,团队花溪区镇山村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宣讲,志愿者们通过有趣互动吸引村民和游客,并向大家介绍着中医药的养身小方法与一些基本疾病的预防,从日常简单的养生小窍门到常见的草药功效进行宣讲,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近中医药。
宣讲活动进行时的一幕
7月6号,团队在镇山村委会前,开展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亲子互动活动,本次活动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小活动,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们共同参与,其中投壶小游戏,给每根箭取了一个中药名字,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游戏中接触中药知识,投壶成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亲子活动之投壶小游戏
7月7日,团队走进幼儿园进行中医药文化启蒙,在贵阳市师大附属幼儿园以及镇山村中心幼儿园分别开展了两次以“睛彩童行,护眼卫士”为主题的趣味启蒙课堂,不仅带小朋友们认识和接触例如,艾草,苍术等简单的中药,还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学会爱眼护眼,争做“护眼小卫士”。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新芽们”的心灵里。
带小朋友们认识中草药
7月8日,上午,团队在镇山村开展了义诊活动,在专业的医生带领培训下,给村民及游客们测血压,按穴位以及贴耳穴贴,队员们用专业的知识给大家送上了诚挚的建康关怀。下午在师大附属幼儿园开展了“指尖跃动,护鼻寻趣绘时光”的趣味课堂,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们的引导下认识护鼻小知识,还拿起画笔勾勒出各种各样的“鼻子”,让健康启蒙伴随着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在画纸上跳动。
义诊时的大合照
带小朋友们画手掌画
7月9日,团队又一次前往师大附属幼儿园,进行“职业猜猜看:谁在做”的趣味课堂,让小朋友们对基本的职业有个认识,其中特别了医生救死扶伤,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从医的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小朋友们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7月10号,随着最后一场总结会议的结束,表示着本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落下了帷幕。会议上,成员们努力整理总结着调研报告,并且轮流分享活动期间的感悟,从初进幼儿园的紧张到义诊时的自豪感,从亲子活动的欢声笑语到课堂上的童真童趣,从调研时的认真记录到总结时的谨慎严谨,无一不进行真诚的感悟分享,同时也坦诚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给以后的以及明确了发展方向。这场总结会,成为此次实践活动完美的句号
开会总结此次三下乡的经验与不足
尾声:以医为媒介,开启中医药文化启蒙!
数日幼儿园行,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温暖脉搏。每个小朋友都是传承路上的点点星河,最终汇聚成点燃中医药的火把。这里的老师、家长、萌娃,都在为文化启蒙接力。
学前教育新篇里,幼儿园证明:中医药文化不是晦涩难懂的符号,不是书本上的图画,当中草药真的呈现于他们面前时,或许这也是童年成长的“养分补给”。它让小朋友感知草药奇妙,让传统文化成为 “童趣密码”,让课堂时光溢满草药香,让亲子互动融入传承。
愿更多人看见幼儿园的中医药的启蒙故事,愿更多学前教育能汲取这份 “中医药 +” 能量,让文化之根,培养更多童趣,走向传承远方。
团队成员大合照
图片来源 |黄磊 胡波 李发愿
文案来源 | 李玉婷 崔婉莹 赵奇奇
排版编辑 | 李玉婷 崔婉莹 赵奇奇
审核校对 | 李发愿 李玉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玉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