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至21日,赴贵池区“生态赋能,碳绘未来”调研实践团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围绕“水生态工程”与“碳减排”两大主题解码城市水体生态治理及碳减排。
第一天:生态工程的"水质-碳汇"
6月18日,实地考察了南湖、红河和尾水湿地。南湖通过“调节塘+潜流+表流湿地”净化净化雨水或湖水;红河通过生态驳岸、人工湿地等生态措施进修复水体和景观提升。尾水湿地通过“潜流+表流+生态塘”工艺处理污水厂尾水。了解了生态工程在提升水质、改善景观等功能,同时也是城市碳库的重要节点。
第二天:深剖生态运维管理
6月19日,实践团赴池州水环境公司调研,金部长介绍了湿地功能是改善尾水水质、活化区内水系和提升生态景观,但也存在潜流湿地填料堵塞和表流湿地淤泥积累等问题。通过访谈既了解了生态治理的技术和运营的难题,也为理解“工程落地-运维增效-碳汇转化”提供了珍贵视角。
第三天:探小型湖岸调蓄治污工程
6月20日,实践团实探观湖和赵圩。两者通过“调节塘+人工湿地” 实现“护水-碳减排” 协同。雨水经调节塘沉淀后,由泵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绿植和湖岸生态共同形成稳固的碳汇群落。但调研也发现部分湖水水面绿藻繁殖,有水质恶化的现象。
第四天:探访特色生态工程
6月21日,实践团在百荷北园和二院水塘探访特色生态工程。北园采用“调蓄池+潜流、表流湿地+跌水曝氧”流程。二院水塘北侧是梯级潜流湿地,东侧是“格宾挡墙+绿地”净化周边雨水和湖水。两处巧妙利用地势设置生态工程,集景观、休闲与净化于一体,在城市碳汇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生态工程的认知。在调研过程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同时,向市民科普生态工程和碳减排知识,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理念在社区中的普及。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了工生态工程技术在水质净化、景观提升、碳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