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柯培鑫)7月7日,咸阳师范学院“镇安茶韵”社会实践队抵达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聚焦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镇安知青茶”开展深度调研。这支由咸阳师院学子组成的团队,通过寻访商户、深入茶乡、探访工坊、对话茶农,系统梳理这一融合了知青奉献精神的特色产业现状。他们此行旨在触摸那段用青春汗水浇灌的茶香历史,更期望以当代大学生的新知接力,续写产业发展的时代新篇。一片小小的茶叶,无声连接起两代人的青春足迹,成为奉献与传承的独特见证。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支书合影
寻味市井,初探茶脉
调研首日,团队的目光投向市场一线。队员们深入镇安县城的茶叶店、农贸市场摊位,与商户们亲切交流。他们细究知青茶的销售脉络、价格区间、客户群体及市场口碑。这些走访,不仅勾勒出茶叶流通的现状图景,更让学子们触摸到知青茶从历史走进当代市场的第一步,为后续深入挖掘奠定了基石。
图为当地商户介绍茶叶的基本情况
探源深山,对话历史
次日清晨,团队奔赴知青茶的源头——乡中村。在当地村委的协助下,队员们溯流而上,深入茶山茶园与制茶作坊的核心地带。乡中村村支书动情地向这些年轻的探访者讲述了知青茶的由来:“上世纪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下乡,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茶苗与制茶技艺,更是火热的青春与奉献精神。他们与乡亲们并肩开垦荒山,挥汗培育茶苗,这片茶园,浸透了一代人无悔的青春汗水。”村支书的讲述,将学子们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刻理解了“青春奉献”在泥土与茶香中的厚重内涵。
图为团队聆听乡中村村支书讲述知青茶的历史渊源
传承技艺,古韵新声
在制茶作坊,学子们目睹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当地政府引进先进制茶设备,巧妙地将知青传承的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队员们凝神向制茶师傅学习知青茶制作的关键技艺,认真记录每一道工序。这不仅是对制茶技术的了解,更是对那份由知青点燃、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的直观体悟,见证了产业在传承中的时代新变。
图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扩建中茶叶工坊
风雨洗礼,新苗初长
遗憾的是,探访当日天降大雨,出于安全考虑,团队未能亲临当年知青与村民共同栽种的老茶园,采茶体验也未能成行。然而,队员们看到了后期扩建栽种的新茶苗在雨中焕发生机。这错过的历史茶园与眼前的新生茶苗,仿佛时空交错的隐喻——老茶园承载着过去的奉献,新茶苗则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图为在雨中茁壮成长的后期新栽茶苗
叩问茶农,共绘新章
调研第三天,团队走进当地茶农家中。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和深入的一对一访谈,队员们聚焦了解农户参与知青茶种植、生产的现状与心声。他们重点关切茶叶种植的成本收益、面临的技术瓶颈以及对政策扶持的具体需求。与茶农的面对面交流,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产业发展的现实脉搏,也让他们思考如何以所学知识服务这片土地,贡献属于新一代的“青春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访谈调研
一片茶叶,两代青春
此次“镇安知青茶”社会实践调研,对团队成员而言,远非一次简单的产业考察。他们循着茶香,触摸到了半个世纪前知青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奉献篇章;他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知,以调研实践的方式,接续着服务乡村、贡献智慧的青春使命。这片小小的茶叶,无声地见证着从“知青”到“学子”的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接下来,团队将对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形成高质量报告,为“镇安知青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努力在这片由前辈奠基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柯培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