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莫维强)为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政策方针。7月22日,南宁理工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校张庄小学进行“三下乡支教” 活动,为乡村学生们精心筹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物理小实验、手工课帽子制作和八一精神等课程,旨在全方位促进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播种阳光,心理健康伴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更是意义非凡。团队成员深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心理健康的关注至关重要,于是精心打造了一堂主题为“自己的情绪自己做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课堂开始,团队成员以趣味问答、角色扮演情绪小主人等互动形式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情绪,讲解了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类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案例,如“踢猫效应”等,让孩子们逐渐明白了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心理反应。团队成员分享了多种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积极的暗示自己、合理宣泄等。让孩子们能够在课上回答问题以及和老师的日常相处中缓解紧张情绪。
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学会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情绪的解情绪的类型 梁婉君 供图
探索奥秘,物理实验显魅力
为了激发乡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支教团安排了盐水发电风扇实验原理课程。
团队成员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盐水发电的基本原理。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在课堂上准备了实验材料,包括铜片、锌片、盐水、导线、小风扇等,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孩子配置的盐水要么过淡,无法产生足够的电流,要么过咸,导致实验器材出现异常反应,孩子们遇到了各种问题。但在团队成员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们积极思考、反复尝试,最终都成功地让小风扇转了起来。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实验,脸上绽放出了自豪的笑容。物理小实验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盐水发电风扇的实验原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开启了科学探索的大门。
▲图为小朋友们物理小实验成品展示 莫维强 供图
创意手工,帽子制作展风采
手工制作课程一直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课程之一,这次支教团带来的帽子制作课程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课堂上,团队成员首先展示了动物和植物两种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帽子,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装饰品,开始动手制作。团队成员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耐心地指导孩子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每一个制作步骤。
手工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帽子制作的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就感和乐趣。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手工帽 莫维强 供图
传承精神,八一热血铸忠魂
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理想。在临近八一建军节之际,支教团为了让乡村孩子们深入了解八一精神,特此开展了八一精神课程。
团队成员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介绍了朱德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带领部队走出困境走向胜利,最终实现 “朱毛会师”的故事。课上孩子们沉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有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崇敬的泪光,有的孩子则紧握着拳头,被先辈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崇高的精神所深深打动,表现出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这堂八一精神课程如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孩子们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下,对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有了更为深沉的体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被悄然唤醒,家国情怀在他们心间深深扎根,使其逐渐明晰自己于时代、于家国的重要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八一精神 罗楚黔 供图
南宁理工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用智慧和爱心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从心理健康到科学实验,从手工创作到红色精神传承,全方位地促进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乡村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科学、创造和爱国的种子。相信这些种子会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引导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而支教团成员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用爱与奉献书写乡村教育的更多美好篇章,助力乡村孩子们追逐梦想,实现自身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