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庞蓓蔚)夏风拂过潭布绿野,将山田皴染成卷时,LT乡村振兴实践团以青春为毫,在广宁土地晕染三下乡的炽热长卷——奔赴与潭布的盛夏之约,让课堂光焰点亮童眸,农产清香漫向云端,红色魂魄浸润初心。如今行将别去,可那些星火般的故事,早已在风里、土里,长成不会褪色的注脚。一同回顾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吧!
支教组
童心课堂:墨香武韵伴成长
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支教组成员给孩子们带去各色的兴趣课堂。跆拳道课间,拳脚破空生风,孩子们将“勇者无畏”烙进骨血;传统美术手工课里,红纸折剪间,生肖跃然、花草绽露,把乡土里的四季风物,剪进指尖乾坤;脸谱绘画课上,油彩晕染额头,孩子们给戏曲角色添上“星空腮红”“花瓣眉眼”,让传统脸谱开出创意的花;拾来各种枝叶拼贴,蝴蝶振翅、小船远航,自然馈赠成了童话拼图。每一次裁剪、涂抹、拼贴,都是孩子们与传统文化的温柔对话,让民俗基因在童真里悄然苏醒;书法案前,横撇竖捺晕开墨香,孩子们握住的不仅是笔锋,更是沉心静气的力量;音乐教室中,童声婉转似流萤,把热爱唱进夏日晚空。四色课堂交织,在孩子们眼底,晕开求知的星芒,也织就成长的彩锦。
调研组
科技助农:云端带货赋新篇
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调研组成员们怀揣“科技赋能乡土”的初心,以镜头为桥、科技为钥,聚焦潭布番薯干与腐竹这些“乡土宝藏”。直播间里,成员们化身为“农产说客”,讲番薯干晾晒时的传统工艺,述腐竹熬煮里的匠心传承,让软糯香甜与豆香鲜醇顺着网线“跑”向千家万户。屏幕这头的热忱撞上那头的期待,不仅为传统农产打开新销路,让土地结出“增收致富”的甜果实,更在村民笑纹里写下生动注脚——当古老乡土与现代电商相遇,便碰撞出无限可能。
红色寻根:旧址寻光溯初心
铭记光辉历程,鉴定理想信念。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调研组成员们分别走入薛六故居和彭湃旧居探寻红色基因。聆听革命故事,先辈的热血与信仰穿透时光,直直撞进心底。重走红色路线,是追思,更是初心的传承,红色基因里的担当与热忱化作前行动力,项目组成员们更加铭记:这片土地的今日荣光,正是先辈用奋斗点亮的灯火,值得代代相传。
宣传组
记录传情:镜头笔端载热忱
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宣传组成员们扛着相机、瞧着键盘,既是这场实践的“记录者”,更是热忱的“传声筒”。支教课堂上孩子们的笑靥、助农直播里村民的期待、红色旧址前的庄严凝望……支教组的成员们定格每一份专注,捕捉每一刻雀跃,将这些藏着汗水与热爱的瞬间,细细打磨成一篇篇推文、一帧帧影像。以镜头为眼、文字为喉,让潭布的故事越过山水被更多人看见——因为这些鲜活的片段值得被记住,更能化作微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夏日终会谢幕,潭布的风里却永远藏着队员半个月的热忱——LT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队员们,以积极有为扎根基层,用朝气蓬勃点亮课堂,怀谦虚之心深耕土地,让青春在乡土间绽放绚烂光芒。教育的光、助农的暖、传承的热,早已种进这片土地的脉络。离别是新程的序章。带着收获与感动,队员们将继续怀揣初心,以青春为炬,在乡村振兴路上持续点亮希望,让这场仲夏之约,成为用热血与担当续写的永恒篇章。
撰文 | 庞蓓蔚
图片 | LT乡村振兴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