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花海”——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的AI共富调研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3 21: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肃慧、曹岳雯   阅读 93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湖州师范学院“探寻‘Ai+乡村’共富新路径”实践调研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奔赴南浔石淙镇的党群服务中心及强村公司深入探索‘两山论’在乡村共富实践中的生动案例。

党建引领聚合力 特色模式促振兴

石淙村党委书记冯锦茹为实践团队员们讲述了石淙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探索“一朵花、一只虾、一块地”的发展模式。目前,石淙“花海大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550万人次,整体创收3500余万元,带动200余名老百姓创业就业。“20多年来,我一直在经营一家丝绸企业,我不仅将村当作企业来管理,更想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冯书记道出了共富目标,村党委副书记朱凯敏介绍了村里的共富政策,“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稻虾共生养殖,配套‘首年免租、次年减半’等扶持政策,让村民既能获得租金收益,又能参与产业发展。”

南浔区石淙镇党建主任王旭丽为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党建引领共富的“小秘诀”:从本村致富能手、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优秀青年等群体中发现人才,构建“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条。这种“党建+人才+产业”的特色模式,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强村模式促发展 数字赋能共富行

石淙强村公司负责人陈永峰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客户需求洞察、未来发展规划等多个维度与实践团成员展开座谈。实践团发现,强村公司创新性地打造了“醉李”和龙虾产业“产销游”一体化模式,并通过“龙虾文化节+农产品销售”强村共富联动机制。实践团成员还与强村公司针对AI虚拟主播等人工智能技术和青年大学生“拎包创业”进行了探讨,后续将在虚拟直播、青年创业等进行合作交流。

此外,实践团走访了由强村公司管理的花海酒店、古桥咖啡、凡石宋韵博物馆等当地特色共富项目。花海酒店依托千亩花田打造生态度假胜地,古桥咖啡在百年历史建筑中演绎现代休闲生活,凡石宋韵博物馆通过珍贵文物展现江南宋韵文化。这些项目都展示了石淙村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文旅融合为延伸的发展路径,不仅是“两山”理念在石淙镇的生动诠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共富实践样本。

实践见证发展 科技创造价值

“作为湖州学子,虽然早就听说过石淙花海的美丽风光,但实地走访后,还是被深深震撼。”实践团成员赵雨晨分享道,“石淙村里‘绿水青山’不仅带来了游客和经济收入,更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这是‘两山’理念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石淙镇给出了自己共富强村的答卷,他们坚持花海稻虾的生态发展之路,并推动以蚕桑文化、湖笔工艺为代表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为破解乡村振兴中“同质化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性和实践智慧。(通讯员:王肃慧、曹岳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肃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