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在合肥开往北京的T36次列车上,一场跨越车厢与时空的“生命接力”温暖上演。安徽中医药大学两名学子闻讯挺身而出,在老师远程指导下运用中医急救知识成功救助一名突发急症的7岁男童。(通讯员 董宇昂)
列车驶离合肥站约四小时后,一位母亲焦急求助:孩子不明原因颤抖、牙关紧闭,并伴有高热。面对距离下一站尚有三小时的紧急情况,列车长立即广播寻医。身处12号车厢的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级中医学专业学生董宇昂、王彤彤迅速响应,赶至现场。
图为同学查看发烧小朋友的状态 。
经检查,患儿体温高达39.1℃,面色潮红、精神萎靡,伴有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两位同学沉着冷静,迅速分头联系中医学院高兵老师和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省中医院)石海平老师。通过详细描述患儿症状和病史,师生初步判断其可能因受惊加受凉引发高热惊厥。在老师们的“云会诊”指导下,董宇昂和王彤彤立即展开施救:让患儿平卧,持续按压其双侧内关、风池、合谷等穴位,并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清天河水”帮助退热,同时辅以温水擦拭、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救治过程中,他们耐心解释、安抚情绪,约30分钟后,患儿抽搐停止,高热缓解,呼吸渐趋平稳。为提供更舒适环境便于观察,两人主动提议并协助母亲,小心翼翼将孩子抱至距离较远的餐车(穿越7节车厢)。安顿后,他们彻夜守护至凌晨1点,密切观察患儿状态直至其安稳入睡。
图为同学为小朋友把脉。
事后,男童母亲发来信息,对我校师生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有效缓解孩子症状,特别是两位同学不辞辛劳转移孩子并彻夜守护的仁心之举深表感谢。
图为同学为小朋友按压穴位进行退烧。
谈及此次经历,董宇昂和王彤彤表示,这正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的生动实践。学校扎实的专业教育及急救培训赋予了他们临危施救的勇气与底气。这场“生命接力”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紧急医疗救助,展现了医者仁心超越空间的温暖守护,也彰显了中医药在急救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师生薪火相传的力量。他们将继续精进医术,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宇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