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广场上的绿色对话:民院学子探寻雪域高原的生态与文化和声

发布时间:2025-08-29 07: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媛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谢媛)7月4日下午,康定情歌广场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四川民族学院"凝心聚'绿'·行在甘孜"社会实践团在此开展了一场关于生态环保与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倾听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真实声音。

生态守护:圣洁家园的世代承诺

下午时分抵达康定情歌广场,实践团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展开调研。在生态环保调研区,队员们与当地藏族居民、游客和环保工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神山圣湖就是我们的家。"身着传统藏族服饰的阿妈用流利的普通话表示,"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减少白色污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她同时提到,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需要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对此深有同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维护高原生态环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力量,我们应当自觉践行'无痕旅游',支持当地的环保举措。"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情歌广场进行生态环保问卷调查。通讯员 戟如意 摄

语言桥梁:从雪域乡音到时代和声

在推普调研区,实践团成员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普通话在当地居民中已经相当普及,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

一位带着孩子的藏族年轻妈妈告诉调研队员:"我小时候主要讲藏语,普通话是上学后才系统学习的。现在不一样了,我家娃娃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说普通话,看电视、听儿歌也都是普通话的,说得比我们这辈人标准多了。"

调研发现,普通话在当地已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群体的桥梁。当地居民在使用普通话时,往往会保留一些藏语表达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交融现象。

▲图为一位小朋友正在配合实践团成员做普通话调研。通讯员 李玉华 摄

夕阳西下,调研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收集了数百份有效问卷和大量访谈记录,满载而归。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为团队后续撰写调研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此次调研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沟通与理解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关键作用,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共融的希望,为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贡献了青春力量。(撰稿:谢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