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青衿致远开展专题调研:寻茶研所的历史足迹,探英德红茶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2 22: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靳浩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钟琬铃)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720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青衿致远队前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挖掘英德红茶的发家历史,感受红茶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以展览和访谈者为桥,跨越时间的长河去追寻英德红茶历史的足迹。通过充实知识粮仓,让更多的人了解英德红茶,宣扬它的盛名!

当踏入茶叶研究所,一幅《茶经》的挂图便吸引了队员们的眼帘。这幅图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搜寻到的注解,队员们了解到,这幅图上的文本出自唐代陆羽之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而英德红茶的历史,正是从1200多年前的唐朝开始,缓缓拉开了序幕。

图为实践队成员观看《茶经》选段

回望近代,英德红茶的发展历史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诞生息息相关。从20世纪50年代的品种引进,红茶的“问世”,到60年代、70年代的迅猛发展和产业扩大,再到如今的享誉盛名,英德红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味那一缕蕴含着大自然精华的茶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伴随着红茶文化的繁荣而成长,从成立期到建设期,再到改革乃至高质量发展时期,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英德红茶乃至红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

在研究院的展厅内,队员们观看了英德红茶的宣传视频,从选种育苗到栽种收获,从翻炒发酵的工艺制作流程到红茶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步步发展到享誉世界。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碰撞”,红茶文化深深地映入了队员们的心中。茶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冲泡了本工艺制作的红茶,让队员们通过味蕾的绽放,感受英德红茶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观看英德红茶宣传

此外,青衿致远的队员们还对研究院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详细了解了英德茶树现有种类以及未来计划引进的种类,产业规模大小,品牌效益发展能力,文旅结合等方面。通过现场的实地调研和学习,队员们不仅了解更多的红茶知识和现状,更发挥每位队员的长处,宣传英德红茶文化,让更多人“品味”英德红茶。在了解了“茶香”文化后,队员们还亲自到茶树前近距离地实地了解茶叶,观看了英红九号老树,并尝试了茶叶的采摘,新鲜的嫩叶飘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图为实践队成员就英德红茶发展史交流感受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英德人民的辛勤劳作,英德红茶的产业规模和产品创新不断地发展,也带领了红茶产业迈向了更高的台阶。青衿致远的队员们驻足于研究所的宣传栏前,了解“元首茶叙”以及研究院现有的发展成果。通过了解英德的地形地貌以及政府政策,明白为什么英德红茶能在中法会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宣传栏前,我们还能看到英德红茶的成功,不仅依靠良好的地理环境,更要得益于科研人员的努力和科技创新,通过更新的技术,更好地保留茶叶原有的香味,同时也能更好地改善制作工艺。观看完宣传栏,队员们对英红的品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讨论着每个人的看法,对英德红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照

最后,队伍还去参观了茶叶的制作车间和附近的鸿雁茶叶。“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是对茶场车间的第一感觉。队员们还未走进车间,就闻到了阵阵茶香,从玻璃墙面可以看到车间机器翻卷着茶叶,轰轰作响。新鲜茶叶通过机器的层层关卡,经过称重、蒸软、打包、压制、干燥、包装,最终成型。通过车间的体验,队员们大致地掌握了红茶的制作工艺。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附近的鸿雁茶叶。鸿雁茶叶作为研究院旗下的品牌,让队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红茶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产业的行情,更加客观地了解英德红茶产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靳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