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的“桃”金路: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实践团零距离触摸蒙阴乡村振兴脉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22: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润涵 郑琪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20日讯(通讯员 陈润涵720日凌晨五点半当城市还在沉睡,一支青春队伍已悄然出发。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绘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迎着破晓微光,驱车奔赴20公里外的莲汪崖村黄桃交易市场。六时许抵达目的地,眼前景象震撼人心:晨曦微露中,满载鲜桃的农用车早已排成长龙,果农们穿梭忙碌的身影与堆积如山的金黄蜜桃,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产业振兴实景图。

▲图莲汪崖黄桃交易市场实地图 陈润涵摄

繁茂市场里的振兴密码

踏入市场,扑面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桃香与热火朝天的交易氛围。实践队员迅速兵分三路,深入市场肌理:

一队聚焦“耕耘者”: 走近沾满晨露的桃筐,倾听果农们讲述“蒙桃”种植背后的故事。从春季疏花疏果的精细,到夏季抗旱防虫的坚守,再到凌晨采摘运输的辛劳,队员们深切体悟到每一颗“金果”背后凝结的汗水与智慧,感受到土地对耕耘者最质朴的回馈与最严苛的考验。

二队解码“流通链”: 在磅秤与结算点间穿梭,细致观察蒙桃从“田间鲜果”到“市场商品”的惊险一跃。从严格的分级标准、透明的议价机制到高效的物流衔接,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市场高效运转的规则体系,理解了标准化与市场化对提升农产品价值、保障果农收益的关键作用。

三队对话“掌舵人”: 在弥漫着清甜果香的喧嚣中,一个沙哑却异常坚定的声音穿透了市场的嘈杂——黄桃交易市场负责人张丽丽,正带着重感冒的疲惫,用近乎失声的嗓音指挥调度、协调纠纷,为队员们细心讲解市场在服务产业、联农带农中的核心功能。通过深入了解市场如何搭建产销桥梁、稳定收购价格、提供技术信息支持,队员们认识到一个规范化交易平台对于整合分散农户、抵御市场风险、提升产业韧性的不可替代性。

▲图队员直接对话果农了解蒙桃种植辛劳 付晓晴摄

秤盘上称量出的振兴分量

莲汪崖黄桃市场的繁忙景象,是蒙阴蜜桃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里不仅是农产品集散地,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直观展示窗口:

产业兴农的“晴雨表”: 日均数百吨的蒙桃吞吐量,直接关联着周边数千户桃农的生计。规范有序的交易环境与稳定合理的收购价格,让“种好桃、卖好价”成为现实,显著提升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收入保障。

品牌价值的“放大器”: 市场严格执行的蒙桃分级标准,倒逼生产端品质提升,使“蒙阴蜜桃”的品牌形象在流通环节得到巩固与增值。金灿灿的蒙桃从这里走向全国,品牌溢价最终惠及广大种植户。

三产融合的“连接器”: 市场的繁荣不仅带动了种植业,更激活了包装、物流、电商、劳务等相关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成为推动乡村多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图3 市场负责人张丽丽为实践团讲解经济带动过程 付晓晴摄

青春丈量振兴路的时代回响

此次凌晨市场的深度探访,是青年学子将课堂延伸至乡村振兴火热一线的关键一课。穿行于满载希望的桃筐之间,目睹果农们布满老茧的双手与期盼的眼神,队员们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的论断有了血肉丰满的理解。蒙阴以一颗蜜桃撬动区域发展的实践深刻昭示: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蕴藏在凌晨市场的喧嚣里,书写在果农的笑脸上,更镌刻在青年一代躬身实践、认知国情的坚实步履中。

当阳光洒满金黄的桃山,实践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思考踏上归程。他们用脚步丈量产业振兴的艰辛与荣光,用眼睛记录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希望。这堂在晨曦中开讲的“实践课”,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乡土中国,以青春之力,共绘蒙阴“桃”金之路更加灿烂的明天。

▲图4 实践团于交易市场合影留念 付晓晴摄

撰文|陈润涵

图片|陈润涵 付晓晴

审核|公子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