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甲鱼引擎”——东软学子深入金堂县九龙社区探索产业振兴核心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21 20: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雅奇 邓玉婷 陈 欣 李晓毅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徐雅奇、邓玉婷、陈欣、李晓毅)竹篙葱茏,甲鱼游弋。近日,成都东软学院志行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踏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九龙社区“甲鱼村”,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深入探究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将青春智慧融入田间地头,探寻一方水土如何以“甲鱼”为笔,奋力书写产业富农的生动答卷。

走进产业心脏:探秘良种繁育与生态养殖硬核现场

实践队首站抵达聚农智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厂长叶根龙的带领下深入金渊甲鱼良种繁育基地,系统了解甲鱼良种选育的科学流程与核心技术。从恒温孵化室到亲本培育池,再到幼苗分级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一粒好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用。“甲鱼基地引进发展至今已有40年,如今养殖场规模已达到600亩,年均甲鱼孵化量超500万只,不仅满足自有需求,更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芯片级’保障。”叶厂长指着活力十足的幼苗向队员们介绍道。

图为叶根龙厂长向志行队队员介绍基地情况(李靖雯 摄)

接着转战生态养殖基地,连片的标准化池塘映入眼帘。叶厂长向队员们详细阐释了“仿生态、低密度、循环水”的核心养殖模式。队员们化身“临时饲养员”,在技术员指导下亲身体验甲鱼喂食环节,精准投喂富含蛋白质的专用饲料,观察甲鱼争食的活跃状态。随后,队员们参与甲鱼搬运实践,在严格的操作规范下,将达到规格的甲鱼从塘中转至暂养箱。队员们亲身体验后才知每一只“金疙瘩”背后,都凝结着标准化生产与精细管理的科技含量和辛勤汗水。

图为志行队队员学习甲鱼饲养(李靖雯 摄)

对话产业先锋:倾听基地发展脉搏与未来蓝图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与厂长展开深度交流,围绕甲鱼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病害防治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采访。叶厂长先是回顾了金渊甲基地从无到有、由小做强的奋斗历程,随后着重分享了企业在良种攻关、生态标准制定、联农带农机制上的创新实践。他表示:“良种是命脉,生态是招牌。基地坚持用科技提升品质,用品质赢得市场,带动了周边近百户农民增收。”而谈及发展挑战,叶厂长坦言,市场波动、成本控制与高技能人才引进仍是企业持续发展需攻克的关键课题。

图为志行队队员对叶根龙厂长进行采访(李靖雯 摄)

学思践悟:青春视角建言产业根基巩固

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围绕产业根基环节展开研讨,提出可同步建立养殖尾水净化池,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每一只甲鱼都带着“绿色认证”的标签,同时创新甲鱼的周边产品,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甲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聚焦“金渊甲”核心基地的调研,是成都东软学院学子将课堂所学融入乡土实践的生动一课。队员们不仅摸清了甲鱼产业前端(种苗+养殖)的运作实态,更深刻理解了科技赋能、标准引领、人才支撑对特色农业产业做优做强的决定性作用。当青春的脚步深入产业腹地,当求知的眼光投向振兴前沿,高校智慧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正为夯实特色产业根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书写新的注脚。

图为叶根龙厂长与志行队队员的合照(李靖雯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雅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