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艺” 起成长 | “师韵客行” 以乐绘夏、以笔书春,用美育点亮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1 18: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皓仁 陈嘉宝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邓皓仁、陈嘉宝、吴依彤)7月8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师韵客行”美育实践队在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街道城西社区再度开展美育课堂,旨在进一步丰富社区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创造能力,切实推动美育深入社区。

一、寻夏记:把夏天握在手中!

(一)听夏之音

7月8日上午的音乐课以夏为主题,主讲队员选取经典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主题旋律为教学载体。

▲图为课堂全景(吴依彤 供图)

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巧妙融入乐曲的旋律特色。主讲队员通过设计节奏打击与模仿游戏,引导学生在趣味互动中直观感知附点音符的跳跃感及其节奏规律。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尝试。

▲图为主讲队员带领孩子们打节拍(吴依彤 供图)

▲图为主讲队员引导回答(吴依彤 供图)

课堂末尾,孩子们通过绘画,以色彩、线条具象化表达对夏天的直观感知。课堂互动踊跃,学习氛围浓厚。

▲图为主讲队员辅导绘画(吴依彤 供图)

▲图为队员在与孩子们交流(吴依彤 供图)

▲图为合影(吴依彤 供图)

(二)绘夏之果

在第二堂主题美术课中,主讲队员立足美育启蒙目标,以夏日常见水果为创作灵感,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扇绘制教学。

▲图为课堂全景(吴依彤 供图)

课程伊始,主讲老师带领赏析了以西瓜、橙子等为题材的团扇艺术佳作,激发创作兴趣。

▲图为主讲队员在给孩子们展示团扇艺术佳作(张拓炜 供图)

随后,主讲老师亲自示范,详细讲解构图、勾勒轮廓及色彩填充的技巧要领。 

▲图为主讲队员示范色彩填充方法(吴依彤 供图)

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素面团扇上亲笔创作,沉浸式体验国画艺术的魅力与夏日水果的鲜活气息。

▲图为孩子们认真创作(吴依彤 供图)

▲图为给团扇上色(张拓炜 供图)

▲图为队员再给孩子们补充颜料(张拓炜 供图)

孩子们通过亲手绘制,不仅提升了色彩搭配与造型描绘能力,更在动手实践中深刻感知了夏日物候的自然之美与中国传统团扇这一消暑文化载体的艺术价值。

▲图为作品展示(吴依彤 供图)

▲图为作品展示(吴依彤 供图)

▲图为优秀作品(吴依彤 供图)

▲图为授课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吴依彤 供图)

二、与春相遇!描绘节气唤醒春天

在本次社会实践的首堂自然课中,主讲队员聚焦春日节气文化,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传统的探索之旅。

▲图为课堂全景(吴依彤 供图)

课程以介绍春日节气的物候特征与民间习俗为起点,巧妙嵌入描绘春景的经典古诗,主讲队员以此为契机,着重引入客家地区在特定节气中蕴含的独特民俗活动与服饰文化元素,展现地域文化魅力。

▲图为主讲队员给同学们播放特色民俗活动视频(张拓炜 供图)

课堂的后半部分,主讲队员引导孩子们亲笔描绘他们心中的春日节气景象。 这一动手实践环节,使得孩子们在自然观察、诗意解读与文化认知的多元视角碰撞中,深刻领悟春日节气的丰富内涵与传统智慧。

▲图为孩子们认真绘画(张拓炜 供图)

▲图为队员指导中(吴依彤 供图)

▲图为孩子们描绘自己心中的春日节气景象(吴依彤 供图)

▲图为授课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吴依彤 供图)

这次 “师韵客行” 美育实践队在社区的课堂,围绕夏天的音乐、水果和春天的节气展开。游戏化的音乐教学里,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互动;团扇绘制课上,他们一笔笔勾勒夏日鲜果;节气课堂中,大家认真描绘心中的春日景象。​

这些课堂没有复杂的道理,却让孩子们在动手参与中,慢慢学会了用画笔表达感受,用耳朵捕捉旋律,也悄悄记下了那些关于节气和民俗的小故事。对社区里的孩子们来说,这是课余生活的一点新鲜色彩;对实践队来说,这正是把美育的种子播撒到生活里的样子,让 “与美同行,‘艺’起成长” 不止是一句标语,而是化作课堂里孩子们的笑脸、笔尖的色彩和耳边的旋律,真实可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皓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