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淑兰教授带领“镛州‘乐’韵·文化薪传”实践队赴三明市将乐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7 14: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杜振钊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杜振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三明市将乐县作为福建省千年古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而得名,承载着深厚的“乐”文化底蕴。为深入了解“乐”文化千年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6月26日到28日在将乐团县委的周密安排和星光研学基地老师的陪同指导下,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淑兰教授带领“镛州‘乐’韵·文化薪传”实践队赴三明市将乐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与生态探索之旅。

实践期间,队员们走进杨时纪念馆,深入了解“程门立雪”典故,杨时先生的理学思想激励着将乐人民尊师重道,勤奋向学;前往常口村“两山学堂”,深刻感受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在常口村的生动实践;深入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了龙栖山自然博物馆,明白了守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人类的未来;在龙栖山苏区馆,深刻体会到当时红军战士在极端困苦条件下敢于斗争的热血与信仰;探访西山造纸工坊了解了西山纸的发展历程及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千年造纸技艺的魅力;在陈振云非遗馆,了解到陶瓷制作过程和窑口知识;在将乐县人才之家,实践队师生与将乐团县委、文化馆、文旅局、招商服务中心等相关管理人员、非遗技艺传承人、企业代表、上海大学社会实践团队等围绕““乐”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主题进行座谈交流,让实践队师生对“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等。

本次实践内容涵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化等,通过实践,让实践队师生领悟到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文化繁荣、生态优美与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振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