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金的漆彩跃然第一面折扇扇面,志愿者们举起晕染出鎏金般花纹的漆扇,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他们惊呼着:“哇……这比魔术还神奇!”
14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的暑期支教课堂上,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花朵计划”志愿服务团以“漆彩非遗,扇染美色”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体验课,指导了42名乡村儿童制作漆扇。
“这是用矿物做的颜料,沾点水就能画出好看的花纹,就像咱们奶奶绣布贴时用的色彩一样。”课堂中,志愿者徐宏以阳新县当地非遗文化绣布贴为引,对孩子们展开了漆扇工艺的教学。
“飘漆”是金彩漆扇的灵魂。在志愿者徐宏指导下,孩子们先折出一把把折扇,并向水盆中撒入朱砂、石青、云母金等矿物色粉。色漆触水瞬间晕散流淌,孩子们或用竹签轻拨引金线,或晃动扇面成波纹。短短几分钟,矿物流光便在扇面上凝结,件件金彩斑斓的漆扇雏形初现,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
晾晒折扇时,孩子们自发地将42把漆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同心圆。各种色彩与图案在“同心圆”中交错呼应,象征“奋进、团结”的同心圆,见证了这几天支教播下的种子已悄然萌芽。
孩子们指尖拼合的“同心圆”漆扇,正悄然诉说非遗的新故事。 传承不再是橱窗里的展览,而是化作了他们手中可触摸、可创造的活态生机。在浸润着传统文化滋养的环境中,孩子们从课堂的聆听者,跃升为热忱的创新实践者。他们用双手赋予非遗新意,将个性张扬的扇面紧紧相嵌,最终拼出了“籽籽同心”的生动图景。这面小小的漆扇,正是“石榴籽精神”在最年轻一代指尖上的绚烂绽放。
年龄最小的柯同学,用稚嫩的童音表达着他的向往,“我也想做一面独一无二的漆扇。”
志愿者徐宏感慨道:“孩子们自发的行为,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这几日的课程是卓有成效的,看着他们把‘各美其美’的创造,汇成‘美美与共’的圆,这份自觉的凝聚比任何作品都更让我们欣慰。”
短暂的“漆扇之约”,或许只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段插曲,但非遗传承的种子已然埋下。当更多青少年在这样的体验中,用最朴素的方式触摸文化的肌理,感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意,那份由文化认同凝聚的力量,终将如富河水般,滋养出更坚韧的民族精神根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联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