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刘婷婷、张哲哲 、陈兆龙 )为深入挖掘和传播恩施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于2025年7月17日14:30在建始县革塘坝社区开展融合AI技术的恩施乡土文化专题宣讲课程。让恩施文化借着这次宣讲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听懂了家乡的故事,心里更念着脚下的土地,提高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在课程筹备阶段,志愿服务队队员宋徐熳老师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到民俗艺术、特色美食,再到生态保护与建筑智慧,广泛搜集资料,精心打磨课程内容。宋老师力求全面、生动呈现恩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历史讲解扎根本土。
此次课程围绕恩施文化展开多维度宣讲,借由AI简化动态的思路,内容包括梳理巴国文化、土司制度到近现代变迁的历史脉络,呈现文化传承发展轨迹,让传统舞蹈“可感可触”,激发传承思考;详解油茶汤、合渣、炕洋芋等特色美食,串联生活日常与文化认同;介绍吊脚楼、四合院建筑特点,结合案例展现“人与自然共生”智慧,引导学生们领悟“守护山水即守护文化根脉”。
志愿服务队队员赵奇说道:“恩施乡土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宝藏,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独具特色的民俗,藏着先辈们的智慧。我们愿意积极传播恩施乡土文化,把巴人传说的神秘、摆手舞的灵动、土家织锦的绚丽,都转化成能听见、能触摸的表达,让更多人听见它的声音,走进这片文化的天地。”
此次课程,是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实践的重要一环。团队以青春力量搭建文化传承桥梁,借助AI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恩施文化。后续,服务队将把乡土文化融入支教课堂,开展非遗手工、民俗故事分享等课程,让孩子们感知家乡文化魅力。这是青春与乡土文化的美好相遇,队员们用丰富精彩的课程,在孩子们的好奇中播下传承种子。(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