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支教团趣味实验点亮支教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7 19: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华涛 方静宇 张妍   阅读 6.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7日,蚌埠市怀远县韩庙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呼与惊叹,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暑期社会实践爱心支教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带领同学们开展“水果电池点亮小灯泡”“吹风机托起乒乓球”等趣味物理实验,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解锁科学的奥秘,让乡村中学校园里的暑期课堂充满探索的乐趣。

“大家看,把铜片和锌片插进柠檬里,再用导线连起来,小灯泡居然真的亮啦!”支教老师刚演示完水果电池的实验,讲台下的同学们就按捺不住好奇,纷纷动起手来准备尝试。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们三两成组,小心翼翼地将金属片插入苹果、柠檬中,当看到导线连接处的小灯泡发出微弱却清晰的光芒时,教室里立刻响起雀跃的呼喊。“原来不用插座也能发电,水果太神奇了!”一名同学指着自己的实验成果,兴奋地向同伴展示。

图为学生们正在动手制作水果电池

图为支教老师正在讲解水果电池原理

在另外一节实验课上,“吹风机悬浮乒乓球”的实验同样吸引了大批学生。当支教老师打开吹风机时,将乒乓球放在出风口上方,原本会掉落的小球竟稳稳悬浮在空中,即使倾斜吹风机,小球也像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始终不肯离开气流范围。“这是因为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支教老师一边调整吹风机角度,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伯努利原理,而同学们也瞪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忍不住伸手试探气流的方向,脸上写满“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图为支教老师正在带领同学进行“吹风机悬浮乒乓球”实验

图为学生正在向老师询问关于实验的问题

据了解,拨浪鼓支教团此次带来的趣味物理实验,是支教团队员们根据同学们的情况,特地为学生们设计的“拨浪鼓科学启蒙小课堂”系列活动。考虑到当地学生接触实验教学的机会较少,大学生志愿者们数周前就开始认真准备,不断地备课、打磨和准备实验器材,尽量从生活中取材,挑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既涵盖基础物理知识,又能激发动手兴趣。“我们不想只讲课本上的公式,而是希望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亲手触摸感受到科学原理,知道它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拨浪鼓”支教团的队长介绍道。

图为支教老师正在画实验原理示意图

图为支教团师正在讲解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远超预期。有人为了让水果电池更亮,反复更换水果种类比较效果;有人在乒乓球实验后,追着志愿者问“飞机起飞是不是也用了这个原理”;还有同学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实验现象,像小科学家一样写写画画。“以前觉得物理很难,现在发现原来这么好玩!”一名八年级学生说,这次实验让他对课本上的知识突然有了画面感。

图为同学们正在动手记课堂笔记

图为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讲解

“拨浪鼓”支教团的到来,不仅为校园带来了新鲜的科学体验,更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探索的种子。该校老师表示:“这些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下课了还追着问‘明天还做什么实验’,这种对知识的渴望特别动人。”

图为同学们正在互相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图为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据悉,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暑期社会实践爱心支教团已连续多年暑期赴安徽省内各地的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除文化课程外,始终注重素质教育与兴趣培养。此次趣味物理实验活动,正是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乡村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心中种下“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随着活动的推进,更多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还将继续在校园里上演,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一抹明亮的科学色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华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